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
宋 · 陈著
一年景象在春光,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年:指一年四季。景象:自然景色。
底事:为何,为什么。
今年:今年的。
春反常:春天气候异常。
四十日:大约四十天。
无点雨:没有下过雨。
多霜:经常有霜冻。
麦苗病燥:麦苗因干旱而枯萎。
饭亏料:粮食产量不足。
桑叶死:桑树叶子冻死。
寒蚕绝粮:蚕宝宝因为缺少食物。
天下苍生:天下的百姓。
不堪命:难以承受这样的生活。
人事:人间世事。
即阴阳: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翻译
一年的景象都在春光中展现,为何今年春天反而异常。四十天以来没有一点雨水,二三月里却频繁降霜。
麦苗因干旱而生长受阻,粮食产量减少,桑叶冻死,蚕宝宝无食可觅。
天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只需看人间世事变迁,便知阴阳变化无常。
鉴赏
这首宋诗《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通过对春季异常气候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一年景象在春光”点明了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今年的反常:“底事今年春反常。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这两句写出了连续四十天无雨和早春就出现霜冻的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困境:麦苗因干旱而枯萎,影响了粮食收成;桑叶受寒霜打击,导致养蚕业无以为继,蚕农面临断粮的危机。诗人借此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暗示了社会民生的困顿。
最后,“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总结全诗,指出天灾人祸交织,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世间万物的兴衰都与自然规律(阴阳)息息相关。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寓深沉的社会关怀于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