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郑克刚云泉清隐卷
明 · 王恭
伯阳居柱下,曼倩金马门。
大隐朝市间,玩世非避喧。
何如小隐云泉里,黄裳竹杖青丝履。
白云为伴去还来,石泉泠泠洗心耳。
云本无心犹为君,吟边卧内共氤氲。
泉飞隐处偏清响,雪夜凉天梦亦闻。
道人解作山林事,兴入丹青老将至。
一饭王门不愿留,归来岂负云泉意。
道人家本住西镛,何事因栖海上峰。
我欲寻山采芳去,云泉深处候高踪。
大隐朝市间,玩世非避喧。
何如小隐云泉里,黄裳竹杖青丝履。
白云为伴去还来,石泉泠泠洗心耳。
云本无心犹为君,吟边卧内共氤氲。
泉飞隐处偏清响,雪夜凉天梦亦闻。
道人解作山林事,兴入丹青老将至。
一饭王门不愿留,归来岂负云泉意。
道人家本住西镛,何事因栖海上峰。
我欲寻山采芳去,云泉深处候高踪。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郑克刚云泉清隐卷》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画面。诗中以汉代两位名士伯阳(即老子)和曼倩(东方朔)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郑克刚选择在繁华都市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超然,不为世俗所扰。他更向往的是在云泉之间的小隐生活,身着黄裳,手持竹杖,足踏青丝履,与白云相伴,听石泉泠泠,洗涤心灵。
诗人赞美这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云无心而自在,泉声清越,即使在雪夜凉天也能入梦。他赞赏郑克刚如同道人一般深谙山林之道,其艺术才华随着对山水的热爱而日益精进。然而,尽管他在王门受到款待,但他内心更倾向于回归云泉,不负隐逸之志。
最后,诗人透露出自己也想追寻山水,期待在云泉深处找到郑克刚这样的高人踪迹。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郑克刚清雅人品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