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徐季子赏析

赠徐季子

明 · 苏伯衡
百金不惜市栀鞭,两耳不解听朱弦。
人情如此亦何以,我每见之独慨然。
夫君怀宝起浙右,掉鞅观光来日边。
夙学人言破万卷,新制我喜窥几编。
金茎玉露足秋爽,林花涧草争春妍。
纷纷牛毛岂不多,振振麟角尔固专。
摛藻词垣翻舍置,采芹乡泮仍留连。
所好者竽鼓者瑟,犹枘以方凿以圆。
陈平丰姿若冠玉,郦生辩口如河悬。
礼意殷勤日三接,华贯扬历岁九迁。
由来利钝系遭遇,未必愚智殊天渊。
乐育菁莪亦巳重,况乃桑梓敢不虔。
去国不赋北门什,还家径上东吴船。
大材小试吾窃叹,冷官不厌子乃贤。
謇予阅世倏四十,守官太学垂五年。
包羞待问成倚席,毕景兀坐寒无毡。
勋业空期蚁附骥,俛仰却笑夔蛉蚿。
彼哉浮荣勿复道,归欤乐事言难宣。
会稽云门最幽绝,鉴湖剡水交漪涟。
玄猿啸呼山近屋,白鸟明灭江吞天。
云间往往得灵药,月下时时闻采莲。
多暇应为曲水会,乘闲便作东山眠。
村翁溪友总爱客,蕨芽莼菜不计钱。
酒酣更斫银丝鲙,章就还洒蝉翼笺。
并游只许铁冠子,同载应怀玉局仙。
愿言留榻以相待,一曲拟乞君王前。

拼音版原文

bǎijīnshìzhībiānliǎngěrjiětīngzhūxián

rénqíngměijiànzhīkǎirán

jūn怀huáibǎozhèyòudiàoyāngguānguāngláibiān

xuérényánwànjuànxīnzhìkuībiān

jīnjīngqiūshuǎnglínhuājiàncǎozhēngchūnyán

fēnfēnniúmáoduōzhènzhènlínjiǎoěrzhuān

chīzǎoyuánfānshèzhìcǎiqínxiāngpànréngliúlián

suǒhǎozhězhěyóuruìfāngzáoyuán

chénpíngfēng姿ruòguānshēngbiànkǒuxuán

yīnqínsānjiēhuáguànyángsuìjiǔqiān

yóuláidùnzāowèizhìshūtiānyuān

jīngézhòngkuàngnǎisānggǎnqián

guóběiménshénháijiājìngshàngdōngchuán

cáixiǎoshìqiètànlěngguānyànnǎixián

jiǎnyuèshìshūshíshǒuguāntàixuéchuínián

bāoxiūdàiwènchéngjǐngzuòhánzhān

xūnkōngyǎngquèxiàokuílíngxián

zāiróngdàoguīshìyánnánxuān

huìyúnménzuìyōujuéjiànyǎnshuǐjiāolián

xuányuánxiàoshānjìnbáiniǎomíngmièjiāngtūntiān

yúnjiānwǎngwǎnglíngyàoyuèxiàshíshíwéncǎilián

duōxiáyìngwèishuǐhuìchéngxián便biànzuòdōngshānmián

cūnwēngyǒuzǒngàijuéchúncàiqián

jiǔhāngèngzhuóyínzhāngjiùháichánjiān

bìngyóuzhītiěguāntóngzǎiyìng怀huáixiān

yuànyánliúxiāngdàijūnwángqiá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苏伯衡的《赠徐季子》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才情赞赏与人生感慨的诗。首联“百金不惜市栀鞭,两耳不解听朱弦”描绘了徐季子不惜重金求取知识的决心,对世俗音乐的淡泊。接着,诗人感叹徐季子出身贫寒却胸怀壮志,才华横溢,“夫君怀宝起浙右,掉鞅观光来日边”,赞美他的学识广博和不断进取。

诗中提到徐季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夙学人言破万卷,新制我喜窥几编”,以及他在官场的升迁,“礼意殷勤日三接,华贯扬历岁九迁”。然而,诗人认为成功并非仅凭机遇,“由来利钝系遭遇,未必愚智殊天渊”,暗示命运并非决定一切。

诗人对徐季子的才能未被充分施展表示惋惜,“大材小试吾窃叹”,同时对他淡泊名利的态度表示赞赏,“冷官不厌子乃贤”。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简朴的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包羞待问成倚席,毕景兀坐寒无毡”,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诗人邀请徐季子共度闲适生活,享受山水之乐,与好友相聚品茗、饮酒、赋诗,流露出深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佩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词语解释

百金的意思:形容钱多。亦指昂贵的价值。《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 何休 注:“百金,犹百万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矣。”《史记·伍子胥列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南朝 梁 沉约 《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超乘尽三属,选士皆百金。” 唐 李华 《杂诗》之三:“嗜慾乘此炽,百金资一倾。”...

白鸟的意思:(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诗:“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鹭》:“鷺鷥、丝禽、雪客、舂锄、白鸟。” 陈毅 《中秋》诗:“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2).蚊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白鸟,蚊也。 齐桓公 卧於 柏寝 ,谓 仲父 曰:‘吾国富民殷,无餘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悒悒...

包羞的意思: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 刘基 《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 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孙通 、 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北门的意思:(1).北向的门。《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窶且贫,莫知我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门外, 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 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 ,何人为解北门忧。”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3). 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

毕景的意思:(1).日影已尽。指入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 齐治平 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仇兆鳌 注:“毕景,谓尽一日之影。”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毕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2).比喻人之暮年。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髮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仇兆鳌 注:“四句衰老之叹。”(3).竟日;整天。《南...

辩口的意思:(1).谓善于辞令,能言善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齐襄王 闻 雎 辩口,乃使人赐 雎 金十斤及牛酒, 雎 辞谢不敢受。”《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2).指能言善辩的口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属者 苏秦 、 张仪 驰骋辩口,离间诸国。”...

不厌的意思:(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

不惜的意思:◎ 不惜 bùxī(1) [not stint]∶不顾惜不惜工本(2) [not hesitate;have no scruples]∶舍得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不虔的意思:不敬。《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寻,将 蛮 、 夷 、 戎 、 狄 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无曰蛮裔,不虔汝德。” 李善 注:“ 贾逵 《国语》注:虔,敬也。” 唐 柳宗元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苟神之在,曷敢不虔?”《梼杌闲评》第五十回:“敢是弟子心不虔,斋筵不整齐么?”...

不解的意思:(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不计的意思:◎ 不计 bùjì[do not count] 把…排除或不计算在内(如从考虑中)在决定乳脂生产的平均数时,最好把所有头胎生的小母牛不计在内◎ 不计 bùjì[regardless of;disregard;irrespective of] 不计较;不考虑不计成本不计个人得失...

采芹的意思:《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 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 笺:“芹,水菜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红娘子》:“发其缄,寒暄外,唯惓惓问 红娘子 无恙,且言 红 有假子,颇能文,已令采芹於泮否?”...

采莲的意思: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蝉翼的意思:(1).蝉的翅膀。常用以比喻极轻极薄的事物。《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洪兴祖 补注:“ 李善 云:‘蝉翼,言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比崇高於赘疣,方万物乎蝉翼。”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维扬 软縠如云英, 亳郡 轻纱似蝉翼。”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2).引申为轻视。 唐 李白 《相和歌辞·来日大难》:“道重天地,轩师 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3).借指蝉鬓。《清平山堂话本·柳...

陈平的意思:(~-前178)汉初大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陈胜起义后,先投魏王咎,后又随项羽入关。不久归刘邦,任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被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后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氏专权而不治事。吕后死,与周勃定计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文帝,任丞相。...

乘闲的意思:趁着空闲。 唐 韩愈 《复志赋》:“时乘閒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 明 谢榛 《元夕道院同公实子与于鳞元美子相五君得家字》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歧路灯》第一○一回:“也有乘閒游览於此,题诗记名於小孔者。”...

莼菜的意思: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春妍的意思:(1).春光妍丽。 宋 王休 《清清堂赋》:“公门沉沉兮昼静,里閈熙熙兮春妍。”(2).指春天妍丽的景色。 宋 陆游 《天华寺前遇县令》诗:“堕絮飞花掠钓船, 天华寺 下赏春妍。”(3).春日般妍丽的姿容。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词垣的意思: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宋庠 《送石舍人赐告还乡》诗:“几日词垣栖健笔,九秋朝橐冒征尘。” 明 徐光启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臣猥以浅陋,职在词垣,兵旅之事,向未经歷。” 林纾 《清文林郎翰林院编修黄冈王君墓志铭》:“甲午成进士,入词垣。”参见“ 词署 ”。...

村翁的意思:乡村老人。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静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鱸。” 清 郑燮 《再到西村》诗:“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

大材的意思:◎ 大材,大才 dàcái,dàcái[great talent] 才能出众的人,学识能力都很高的人...

待问的意思:等候叩问。《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周书·李贤传》:“夫人各有志, 贤 岂能彊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唐 马戴 《下第寄友人》诗:“ 金门 君待问,石室我思归。”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序》:“所以四海九州强学待问者,咸沐菁莪之雅化。”...

掉鞅的意思:(1).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馀。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轡,御下两马,掉鞅而还。” 杜预 注:“掉,正也;示閒暇。” 宋 岳珂 《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予生西陲,如 斜谷 、 祁山 ,皆狭隘,可守而不可出;岂若得平衍夷旷之地,掉鞅成大功,顾不快耶!”(2).喻从容显示才华。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乡塾掉鞅,文林励戈。” 清 钱谦益 《袁祈年字田祖说》:“自 公安 之...

东吴的意思:(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

东山的意思:(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纷纷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议论纷纷。(作谓语)落叶纷纷。(作谓语) (2) (形)(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青年们纷纷要求到边疆工作。(作状语) [构成]重叠式...

丰姿的意思:◎ 丰姿 fēngzī[charm] 丰度姿态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晋书·卫玠传》...

浮荣的意思:虚荣。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殞。”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宋 范仲淹 《与工部同年书》:“以此不如知足乐道,浮荣岂足道哉。” 明 刘基 《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

复道的意思:(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復,通“ 复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復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2).指水陆两路。復,通“ 复 ”。 唐 皇甫冉 ...

附骥的意思:指马匹附着在骏马旁边,形容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敢不的意思: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手枪!”...

敢不的意思: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手枪!”...

冠子的意思:◎ 冠子 guānzi[crest] 鸟头部红色的肉质突起,颜色鲜艳...

冠玉的意思:(1).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 絳侯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 平 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端坐轿中,美如冠玉,无不喝采。”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弹棋。”(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总评》:“ 韩解元 抱怜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标。”...

观光的意思:[释义](动)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等。 [构成]动宾式:观|光 [例句]他们去菲律宾观光。(作谓语)...

何以的意思:[释义](1) (代)〈书〉用什么。何以教我。(作状语) (2) (代)为什么。既经说定;何以变卦?(作状语) [构成]动宾式:何|以...

华贯的意思:显要的行列。《旧唐书·杜审权传》:“践歷华贯,餘二十年。” 宋 范仲淹 《遗表》:“肝胆摧落,精魄飞扬,然臣起於诸生,歷此华贯,雨露泽於数世,圭组焕於一门。”...

还家的意思:(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

怀玉的意思:(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怀宝的意思:(1).犹怀璧。《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宝为罪。”参见“ 怀璧 ”。(2).拥有宝物。 唐 王泠然 《论荐书》:“今岁大旱,黎人阻飢,公何不固辞金银,谓賑仓廩,怀宝衣锦,於相公安乎?”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至 宋 时,则当制之人兼书,字体不拘真行,故当时以得 欧 苏 手笔者为怀宝。”(3).喻自藏其才;怀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是 伯牙 去 钟期 ,而 舜 禹 遁 帝尧 也。”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

会稽的意思:(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

鉴湖的意思:亦作“鉴湖”。1.湖名。即 镜湖 。又称 长湖 、 庆湖 。在 浙江 绍兴 城西南二公里。为 绍兴 名胜之一。 唐 杜甫 《壮游》诗:“ 越 女天下白, 鑑湖 五月凉。” 元 萨都剌 《题汀州丁三溪知事卷》诗:“ 鑑湖 分半曲, 贺老 竟何如。”(2).湖名。在 江西省 吉水县 东二里。《古谣谚》卷二七引《广舆记·鉴湖谚》:“水绕 鑑湖 弦, 吉水 出状元。”(3).湖名。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湖滨有 阅微草堂 ,相传为 清 代文人 纪昀 谪戍 新疆 时的故居所在。现为游览胜地。(...

金茎的意思:(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李善 注:“金茎,铜柱也。”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 清 姚弘绪 《送阎荆州终养归中州》诗:“霞觴味并金茎赐,綵袖香从玉殿分。”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久别金茎分草露,顿...

菁莪的意思:(1).《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 晋 孙楚 《故太傅羊祜碑》:“虽《泮宫》之咏 鲁侯 ,《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 宋 朱熹 《白鹿洞赋》:“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2).《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明 刘基 《送赵元举之奉化州学正》诗:“泮水紫芹香可揽,倚看待佩乐菁莪。”...

酒酣的意思:谓酒喝得尽兴,畅快。《吕氏春秋·长攻》:“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 荆軻 饮 燕 市,酒酣气益振。”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微雨喜初霽,酒酣江復清。”...

九迁的意思:(1).多次升迁。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迁,惧实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张先生假旋京口》诗之一:“衮衮诸公岁九迁,先生何事赋归田?”(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晋 陶潜 《闲情赋》:“意惶惑而靡寧,魂须臾而九迁。”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君王的意思:◎ 君王 jūnwáng[monarch; emperor] 古称天子或诸侯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与沛公饭。...

慨然的意思:◎ 慨然 kǎirán(1) [with deep feeling]∶形容感慨慨然长叹(2) [generously]∶形容慷慨慨然相赠...

况乃的意思: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来日的意思:◎ 来日 láirì(1) [the future;days to come]∶将来的日子;未来来日方长(2) [next day]∶第二天来日早朝...

乐事的意思:◎ 乐事 lèshì[delight;joy;pleasure]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郦生的意思:指 郦食其 。《文选·班彪<王命论>》:“﹝ 汉高祖 ﹞当食吐哺,纳 子房 之策,拔足挥洗,揖 酈生 之説。” 李善 注:“《汉书》曰: 酈食其 求见, 沛公 方踞牀,使两女子洗足, 酈生 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 秦 ,不宜踞见长者。’ 沛公 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食其 説 沛公 袭 陈留 。”...

利钝的意思:◎ 利钝 lìdùn(1) [sharp or blunt]∶锋利与滞钝兵器各有利钝(2) [smooth or troublesome]∶顺利与困难事先权衡利钝...

礼意的意思:(1).礼经的意义。《庄子·大宗师》:“ 子贡 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哭,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一:“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自注:“ 子立 能诗,而有礼学。”(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汉书·雋不疑传》:“ 胜之 知 不疑 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后汉书·班超传》:“ 鄯善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疎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州吁 见 陈侯 ...

历岁的意思:经过一年;超过一年。《战国策·赵策一》:“夫用百万之众,攻战踰年歷岁,未见一城也。”《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随从,周旋歷岁。”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不见 詹 久者,惟 詹 归 闽 中时为然;其他时与 詹 离,率不歷岁。”...

麟角的意思:(1).麒麟之角。《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清 纳兰性德 《曲阜》诗:“小臣久已瞻麟角,何幸趋承俎豆餘。”(2).比喻稀罕而又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视尔真麟角,逢人説凤条。”...

灵药的意思:◎ 灵药 língyào[panacea;effective remedy; medicine that works] 灵验有效的药,神奇的药...

冷官的意思:地位不重要、事务不繁忙的官职。 唐 张籍 《早春闲游》诗:“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宋 陆游 《登塔》诗:“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 明 吴宽 《汤媪传》:“ 唐 有广文先生,知其名,召之, 媪 至,让抑居下坐,广文揖而进, 媪 曰:‘足下虽冷官,妾则妇人,岂可与公比肩哉!’”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学官联》:“学博向称冷官,以其位卑禄薄,不能自豪也。”...

留连的意思:[释义](动)见。联绵式。~忘返。(作状语) [同音]流连、榴莲...

明灭的意思:◎ 明灭 míngmiè[flicker] 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星光明灭明灭可见。——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鸟明的意思:相传为 伏羲氏 的六佐之一。执掌为民谋福利的事。 晋 陶潜 《群辅录·伏羲六佐》:“ 金提 主化俗, 鸟明 主建福。”...

牛毛的意思:◎ 牛毛 niúmáo[ox hair] 牛身上的毛。形容细而稠密牛毛细雨...

岂不的意思:◎ 岂不 qǐbù[wouldn’t it result in] 难道不…?怎么不…?岂不容易?...

秋爽的意思:秋日的凉爽之气。 唐 骆宾王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诗:“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元 顾瑛 《虎丘十咏·致爽阁》:“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

曲水的意思: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去国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人言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人情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人之常情。不近人情。(作宾语) (2) (名)情面。托人情。(作宾语) (3) (名)恩惠;情谊。 (4) (名)指礼节应酬等习俗。 (5) (名)礼物。 [构成]偏正式:人(情...

日边的意思:(1).太阳的旁边。犹言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元帝 ﹞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 陈师道 《和彦詹题远轩》:“开牕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2).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赵嘏 《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 江 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唐 高蟾 《下第后献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

如此的意思:[释义](副)这样(表示强调或肯定某种情况)。 [构成]动宾式:如|此 [例句]如此勇敢。(作状语)...

三接的意思: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

桑梓的意思:◎ 桑梓 sāngzǐ[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造福桑梓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时时的意思: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水会的意思:(1).河流会合处。 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 真 为州,当东南之水会。”(2).旧时民间救火的团体或组织。 张焘 《津门杂记·水会》:“本城绅商旧有捐立水会四十多局,置造救火各样器具,详立章程。”...

太学的意思:◎ 太学 tàixué[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君则在太学。...

天渊的意思:[释义](名)〈书〉上天和深渊,比喻差别极大。~之别|相去~。 [构成]并列式:天+渊 [例句]两者的意思;有天渊之别。(作定语)两种看法;两种观点;相去天渊。(作宾语)...

铁冠的意思:(1).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获 冠铁冠,带鈇鑕,诣闕请 歙 。”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将军金印嚲紫綬,御史铁冠重绣衣。” 明 张煌言 《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千秋共惜遗金鑑,十载何惭戴铁冠。”(2).借指御史。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同载的意思:共同乘坐车或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昔 卫灵公 与 雍渠 同载, 孔子 适 陈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晋文帝 与二 陈 共车过,唤 钟会 同载。”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罢酒,主悦甚, 薛 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故人曾期此同载,捨櫂直抵 云山 游。”...

往往的意思:[释义](副)常常,每每(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构成]重叠式 [例句]有些事往往想不到。(作状语)[同音]惘惘...

未必的意思:[释义](副)不一定。(意思和“必定”相反)。 [构成]偏正式:未〔必 [例句]未必能来。(作状语)...

我每的意思:我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 老包 姓儿仯,荡他活的少,若是不容咱,我每则一跑。”《水浒传》第五回:“庄客道:‘可奈这箇和尚要打我每。’”...

无毡的意思:没有毡子。 唐 郑虔 为国学 广文馆 博士,在官贫约, 杜甫 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唐 杜甫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 苏司业 ,时时与酒钱。”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 公业 有田常乏食, 广文 好客竟无毡。” 宋 黄庭坚 《次韵张秘校喜雪》:“学子已占秋食麦, 广文 何憾客无毡。”...

兀坐的意思:◎ 兀坐 wùzuò[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溪友的意思:指居住溪边寄情山水的朋友。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故园溪友膾腹腴,远包春茗问何如。” 宋 陆游 《小舟晚归》诗:“扶病寻溪友,忘忧泛钓槎。” 元 洪希文 《仙邑馆所归溪行书触目》诗:“杏花深处酒堪赊,来访渔翁溪友家。”...

下时的意思:谓最晚的时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黍穄》:“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取鹰法,七月二十日为上时,内地者多,塞外者殊少;八月上旬为次时;八月下旬为下时,塞外鹰毕至矣。”...

相待的意思:(1).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2).招待;款待。《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啸呼的意思:谓长啸大呼。《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 注:“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木实未熟,﹝猨﹞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羣萃,然后食,衎衎焉。”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见一舟甚长,旌旗闪烁,两舷坐数十百人,啸呼鼓棹疾进。”...

小试的意思:(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

玄猿的意思:见“ 玄猨 ”。...

学人的意思:(1).求学的人。《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神韵》:“‘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向学人拈出。”(2).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造诣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陆陆堂 、 诸襄七 、 汪韩门 三太史,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懽。”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目录学上虽划分了独立的一类,而在一般学人心目中,这个还是小道,算不得学问的。” 费孝通 《信得过的人》:“ 吴晗...

勋业的意思: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言破的意思:说穿。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儿也,你若得飞出城门便是你一命脱,我少不的到圣人前自言破。怕只怕 王枢密 的刻薄,百般的将你个 杨六郎 摧挫。”...

扬历的意思:(1).显扬其所经历。《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优贤扬歷,垂声千载。” 裴松之 注:“《今文尚书》曰‘优贤扬歷’,谓扬其所歷试。” 晋 左思 《魏都赋》:“优贤著於扬歷,匪孽形於亲戚。”(2).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高元裕》:“是后出入中外,扬歷贵位。” 宋 王禹偁 《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然念臣 太平兴国 五年,徒步应举,再就御试,遂登文科,服勤州县,扬歷四考。”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扬歷清华,洊升卿士,熟於载笔之礼法,嫺於内庭...

业空的意思:佛教语。谓身、口、意三业之性皆空。《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以为宅生者缘,业空则缘废。存躯者惑,理胜则惑亡。” 李善 注:“《维摩经》注曰:‘诸法之生,本乎三业,既无三业,谁作诸法。’”...

漪涟的意思:◎ 漪涟 yīlián[ripple] 微波...

倚席的意思:博士、经师的坐席倚于一侧,指不设讲座,废弃学术。《北堂书钞》卷一○一引《典略》:“﹝ 樊淮 ﹞乃上疏曰:‘今学约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太学多治产业。’”《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李贤 注:“倚席,言不施讲坐也。” 明 李东阳 《修复茶陵州学记》:“百餘年来,师不倚席,士不废业。”...

蚁附的意思:亦作“ 蚁傅 ”。亦作“螘傅”。1.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北汉 兵五道攻 晋州 ,节度使 王晏 闭城不出, 刘承钧 以为怯,蚁附登城。”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贼益番休迭进,螘傅环攻,累箱实土,以作櫓楯。” 清 薛福成 《书科尔沁亲王大沽之败》:“分遣部队,蚁傅登岸。”(2).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众爱而...

亦何的意思: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一曲的意思:(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

银丝的意思:比喻白发。 明 张煌言 《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殷勤的意思:◎ 殷勤 yīnqín(1) [deep affection]∶情意深厚鞠养殷情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2) [solicitous]∶热情周到殷勤的服务员(3) [industrious]∶勤奋殷勤小心(4) [present]∶礼物日后致殷勤...

幽绝的意思:清幽殊绝。《后汉书·苏不韦传》:“城闕天阻,宫府幽絶,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蒨,池榭幽絶。”...

由来的意思:◎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

愚智的意思:亦作“ 愚知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

玉露的意思:(1).指秋露。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 王大觉 《题顾悼秋悼秋盦图》诗:“帘外银河淡,琴边玉露清。”(2).喻美酒。 元 顾瑛 《水调歌头·桂》词:“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清 方文 《偶过玉海小饮》诗:“火烧玉露色香减,蜜浸人蓡风味嘉。”...

玉局的意思:(1).棋盘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肠断 吴 蚕两处眠。”(2).道观名,在 四川 成都 。传说 李老君 曾于此坐局脚玉床讲经,因而得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记》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

愿言的意思: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阅世的意思: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月下的意思:(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云门的意思:(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

云间的意思:◎ 云间 Yúnjiān[another name of Song Jiang House]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遭遇的意思:◎ 遭遇 zāoyù(1) [encounter (meet)with]∶碰上,遇到遭遇明主。——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2) [lot]∶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亲身遭遇...

振振的意思:(1).众多貌;盛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

争春的意思:争艳于春日。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宋 陆游 《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 朱德 《游越秀公园》诗:“ 越秀公园 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栀鞭的意思:语出 唐 柳宗元 《鞭贾》。用栀黄染的劣质鞭。比喻伪饰欺世的言行。 元 方回 《次韵酬郝润甫》之一:“俯仰此心了无媿,冷看举世售梔鞭。”参见“ 梔貌蜡言 ”。...

朱弦的意思:◎ 朱弦 zhūxián[string made from boiling and scouring silk]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训》。高诱注:“朱弦,练丝。”...

作东的意思:◎ 作东 zuòdōng[play the host;stand treat;act as host to sb.] 做东道主...

玉局仙的意思:玉局观提举的戏称。 宋 陆游 《口占送岩师还大梅护圣》:“ 放翁 白髮已萧然,黄纸新除 玉局仙 。” 宋 陆游 《真珠园雨中作》诗:“坐诵空濛句,予怀 玉局仙 。” 苏轼 曾任玉局观提举,此借指 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