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琴
唐 · 于武陵
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
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
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
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人: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正心:正直、纯正的心。
虫网:蜘蛛网,这里比喻被忽视和遗弃。
匣中琴:放置在盒子里的琴,比喻有价值的事物未被赏识。
经时废:长时间被废弃不用。
娱耳音:使人耳朵愉悦的声音,这里指琴音本该受人喜爱。
高韵:高雅的音韵,指琴音的高雅品质。
隙尘深:缝隙中的尘埃积得很深,形容被遗忘很久。
南风曲: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温和、古典的音乐。
不合今:不符合现代的口味或风格。
翻译
世人大多心不正直,好比精美之琴被虫网覆盖闲置匣中。为何这么久被遗忘荒废,并非因为它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只能让它那高雅的音韵留存,又有谁能感伤那缝隙中的尘埃之深。
它本应演奏出如同南风般的古曲,却遗憾地与当今的旋律格格不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一把琴被囚禁在匣中,宛如世人失去了正直的心志,被各种纷扰所束缚。诗人提问,这琴为何长久不再弹奏,是不是因为它的声音已经无法令人快乐?但这琴仍旧保持着高雅的韵味,却鲜有人能够感受到它深邃的情感。这一切都像是在演奏一曲南风之曲,每一个音符都与现实中的和谐不再相符合。
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当世浮华、失去真挚情感的哀叹。琴,作为传统文化中表达高雅情操的象征,在这里成为了内心世界被尘封的隐喻。而"非为娱耳音"一句,更是暗示了诗人对当世浮夸之音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琴的沉默和尘封,抒发了诗人对内心世界被侵蚀、真挚情感失落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