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行
明 · 何景明
鹊桥崔巍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
岳阳女儿迎七夕,乞巧楼高高百尺。
华灯明月光窈窕,结綵蟠花绮罗绕。
富家女儿恃娇小,年年乞巧不得巧。
贫家女巧世所稀,只为他人缝嫁衣。
须臾露湿金剪刀,只星渐没河渐高。
人间天上两迢遥,步袜仙裙空寂寥。
君不见古来巧拙何足语,岁岁楼前竞儿女。
岳阳女儿迎七夕,乞巧楼高高百尺。
华灯明月光窈窕,结綵蟠花绮罗绕。
富家女儿恃娇小,年年乞巧不得巧。
贫家女巧世所稀,只为他人缝嫁衣。
须臾露湿金剪刀,只星渐没河渐高。
人间天上两迢遥,步袜仙裙空寂寥。
君不见古来巧拙何足语,岁岁楼前竞儿女。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乞巧行》描绘了七夕节时的民间习俗,以鹊桥和织女牛郎的神话为背景,展现了不同家庭女儿对乞巧活动的态度。首句“鹊桥崔巍河宛转”形象地刻画了银河的壮丽景象,织女与牛郎的相会寓意着爱情与坚贞。接下来,诗人通过岳阳女儿欢庆七夕,描绘了乞巧节的热闹场面,高楼上的华灯与月色交相辉映,彩带蟠花装饰得绮罗环绕。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社会阶级的差异,“富家女儿恃娇小,年年乞巧不得巧”,富贵人家的女儿虽娇纵,但乞巧未必能得巧,而“贫家女巧世所稀,只为他人缝嫁衣”,贫穷人家的女儿虽然技艺出众,却只能默默为他人缝制嫁衣。随着夜深,露水打湿了金剪刀,星星逐渐隐没,银河升高,人间与天上的距离显得遥远而寂寥。
最后,诗人感慨“古来巧拙何足语,岁岁楼前竞儿女”,指出无论贫富,人们都热衷于乞巧,追求心灵手巧的传统,表达了对民间习俗的深深敬意。整首诗寓含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