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溪禅院
唐 · 李洞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溪边:靠近溪流的一侧。山一色:山的颜色统一。
水拥:水围绕。
竹千竿:成千上万的竹子。
鸟触:鸟儿触碰。
翠微:青翠的山色。
人居:人们居住。
酷暑寒:极端的冷热。
风摇:风吹动。
瓶影碎:瓶影被风吹得破碎。
沙陷:沙子陷入。
履痕:脚印。
爽极:极为清爽。
青崖树:青崖上的树。
平流:水流平稳。
绿峡滩:绿色的河滩。
披衲:披着僧袍。
数:数数。
涨后:涨水之后。
卷经:卷起佛经。
三境:三种境界。
禅寂:禅定的寂静。
嚣尘:世俗尘埃。
染著:沾染。
翻译
溪边山色一片,水环绕着千竿竹。鸟儿碰触青翠山峦,湿润了微光,人们居住在酷热与寒冷之间。
风吹过,瓶影摇曳破碎,沙滩上足迹清晰可见。
青崖之巅的树木清爽无比,平缓的河流冲刷着绿色的河滩。
闲暇时披上僧衣数算,涨水后卷起佛经欣赏。
三种境界通向禅定寂静,世俗尘埃难以沾染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禅意。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开篇即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副生动的自然景象,溪流与山色交融为一体,水流环绕着成千上万的竹子,这种景致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禅院中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存的情形。即使在炎热的夏日,禅院内也保持着清凉的气息,而鸟儿飞过时,也会带走一些湿润,这里的“湿”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汽交织的画面。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这里通过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捕捉,以及自然界中沙石与人类足迹交错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时间静止、空间凝滞的感受。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这两句诗描写了山谷间清新的气息和河水的流动,这里的“爽”字形容空气之清新,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这里透露出诗人在闲暇时光中,对禅院中的生活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穿越了尘世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意境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达到禅境的心灵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的清净与安详。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刻画,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