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还至别业五首(其四)赏析

还至别业五首(其四)

明 · 宗臣
驱车出郭门,远望陌与阡。
四顾以彷徨,我马忽不前。
别家仅俯仰,所历何推迁。
高台或为池,崇冈或为田。
墟里千百家,萧条无人烟。
壮者日以衰,老者长相捐。
纷纷少年子,白马鸣华鞭。
旦夕成老丑,短褐不被肩。
昔者人所钦,今者太可怜。
见之感我心,泪下如流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驾车离开城门,远眺乡间景色时的所见所感。开篇“驱车出郭门,远望陌与阡”,生动展现了诗人离家出行的情景,通过“彷徨”和马儿“不前”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

接着,“别家仅俯仰,所历何推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诗人从短暂的别离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随后,诗人通过对比高台与池塘、崇冈与农田的变化,以及乡村的萧条景象,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更迭。

“墟里千百家,萧条无人烟”,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图景,强调了人烟稀少的凄凉氛围。接下来,“壮者日以衰,老者长相捐”,揭示了社会中老年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年轻人逐渐走向衰老的现实,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纷纷少年子,白马鸣华鞭”,描绘了年轻一代的奢华生活,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最后,“旦夕成老丑,短褐不被肩”,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短时间内由美变丑,衣衫褴褛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苦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人生无常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