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待制
宋 · 李弥逊
宦游踪迹信舆台,白首知非愧鲁开。
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
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
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
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宦游:仕途奔波。踪迹:行踪。
信:任凭。
舆台:车马。
白首:白发。
鲁开:鲁国孔子,指有智慧的人。
诗卷:诗集。
云烟:比喻诗情如云烟般变化。
舒复卷:展开又收起。
吏行:官吏的行动。
凫鹜:野鸭,比喻官吏的行踪不定。
风伯:风神。
漫不省:毫不在意。
春半:春天过半。
花神:春天的女神,象征花开。
痴儿:形容自己或他人对世俗之事不感兴趣。
无乐事:没有快乐的事。
眼中:内心。
秀句:优美的诗句。
绝纤埃:摆脱尘世的纷扰。
翻译
我漂泊生涯的足迹任由车马记载,直到白发苍苍才明白过去的无知。诗卷如同云烟时舒时卷,官吏的行迹像野鸭般时来时往。
风雨频繁,连风神也懒得理会,春天过半,花神却略显才华。
又有谁能像我这样,对生活无趣,只在眼中的诗句中寻觅纯净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宦游各地,行迹遍布于舆台之上,但白发如霜,心中却对鲁开的豪举感到愧疚。诗人通过“信舆台”和“白首知非愧鲁开”两句,传达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自省与反思。
接下来的“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则描绘了诗人阅读古籍时的景象。诗卷中飘逸的云烟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远,而官吏们如同凫鹜般忙碌于官场之中,反复往返,却难以触及诗中的玄机。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连绵的细雨和无常的风,似乎都不为诗人所动容,但在这个季节,尽管花开得并不壮丽,却也能引出诗人的赞美。
最后,“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自比“痴儿”,表明他对世俗之事已无所求,只是在文字间寻找那份超脱尘嚣的快乐。"眼中秀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品味,他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清新脱俗,毫无雕琢。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之官员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