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简于右任)
文章底事信天翁。
天与还须人动。
活法全凭悟入,骚心疑有神通。
自怜头脑太冬烘。
烘似烟花着梦。
词语解释
底事的意思:(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冬烘的意思:◎ 冬烘 dōnghōng[shallow but pedantic] 糊涂懵懂;迂腐浅陋。含讽刺意主司头脑冬烘,错认颜标作 鲁公。——《因话录》冬烘先生...
活法的意思:(1). 宋 人诗论中提出的学诗所必须掌握的能灵活变通的法则。 宋 吕本中 《<夏均父集>序》:“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於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於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词:“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功。”(2).泛指灵活的原则、方法。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都是活法,圣人,圣人!此独以之待 齐宣 耳。”《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可下病>...
句子的意思:[释义](名)用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构成]附加式 [同音]锯子...
神通的意思:[释义](名)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构成]偏正式:神〔通 [例句]神通广大。(作主语)...
诗余的意思:◎ 诗余 shīyú[verse]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而得名...
天翁的意思:(1).谓天公。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2).笔记、小说中的天神。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载 张坚 窃天翁车,乘白龙登天,天翁乘馀龙追之不及。...
头脑的意思:[释义](1) (名)脑筋;思想能力。 (2) (名)头绪。 (3) (名)〈口〉首领。 [构成]并列式:头+脑...
文章的意思:[释义](1) (名)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名)泛指著作。 (3) (名)比喻暗含的意思。 (4) (名)关于事情的做法。 [构成]偏正式:文(章 [例句]好文章很多。(作主语)此话大有文章。(作宾语)...
悟入的意思:(1).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唐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根性悟入之顿渐。” 元 德异 《<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未上三拜得髓。”(2).泛指领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舟中读 张载人 《儒门事亲》一书,觉耳目一新,颇有悟入处。”...
心疑的意思:◎ 心疑 xīnyí[suspect] 心里起疑;疑心...
烟花的意思:◎ 烟花 yānhuā(1) [fireworks]∶即烟火(也叫焰火),一种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而供观赏的东西(2) [prostitutor]∶娼妓我怕你迷恋烟花,堕你进取之志。——《元曲选》...
有神的意思:(1).神灵。有,助词。《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 孔 传:“神庶几助我。”《大戴礼记·少间》:“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间,以示威於天下也。”(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动,有神韵。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李玲修 《笼鹰志》:“他画着,渐渐艺术感觉唤醒了,手平稳了,下笔有神了。”(3).有精神。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这双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们也能发光。”...
自怜的意思: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见“ 自怜 ”。...
信天翁的意思:亦称“ 信天公 ”。亦称“ 信天缘 ”。大型海鸟。身体白色略带青色,长约二三尺,体形大的种类长可达一米以上,翅淡黑色,趾间有蹼,善飞能泳,食水生动物,见于我国沿海各地。古人见其凝立水际,或谓其不能捕鱼,常用以比喻呆立或留居原地少活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瀛莫间二禽》:“其一类鵠,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攻媿 记 张武子 之语,水禽有名信天公者。按 晁景迂 集: 黄河 有信天缘,常开口待鱼。” 宋 楼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