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
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
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
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淮海地区夏季雨水频繁,清晨时分天空才开始放晴。强劲的风带来了萧瑟的景象,千里之外孤独的云朵飘起。
低洼潮湿之地长久以来尘土飞扬,偶尔打开窗户才能见到一丝清新。
我作为游客来到广陵郡,傍晚时分走出江边的城池。
郊外绿树成荫,江中的沙洲在夕阳下格外明亮。
归来的船帆遮蔽了整个白天,离去的船桨声还依稀可闻。
故乡遥远而模糊,羁旅在外的心像悬挂的旗帜摇曳。
在京都繁华的思绪中,我惆怅地遥望远方的路程。
黄昏时分,大山之上,两只鸟儿翩翩起舞,似乎在远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漫步,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夏日气候特征,即连绵不断的雨水之后,清晨突然放晴,天空变得明朗。这是一个转折点,将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着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后半部分则是情感的抒发。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这两句中,“萧条”形容风声,“长风至”则展现了夏日清风的到来,而“千里孤云生”则描绘了一片孤独的云在天际漂泊,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空旷的意境。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雨后天气由混浊到清新的变化。水面上的涟漪被风吹散,露出一片清澈的水域。
接下来的几句,“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描写了诗人作为一个旅途中的客人,游历于广陵郡,在傍晚时分离开临近江边的城市。这里的“郊外”和“江中”构成了对比的景象,绿色的杨树与清晰可见的沙洲共同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这几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他们在看到归航的帆船,听到桨音渐行渐远时,思念家乡之情愈发浓烈。这里的“殊渺漫”表达了对遥远故土的情感连结,而“羁心目悬旌”则是对这种情感的直白描绘。“悠然京华意”中,“京华”指的是长安,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怀念与不舍。最后,“怅望怀远程”则是对远行旅途的无奈和向往。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大山之巅有双鸟飞翔的情景。这里,“薄暮”营造了一种日落黄昏的氛围,而“翩翩双鸟征”则是对自由飞翔的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是对诗人内心渴望解脱与远行的一种象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诗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一个旅居者对于家乡、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