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粟寺
明 · 史鉴
我行为寻山,言至东海隅。
连峰尽成童,黄茆弥所如。
于焉载瞻瞩,盎然风气殊。
杖策试探讨,聿来金粟居。
山形既环合,土壤还膏腴。
涧水弦鸣琴,松风簧乱竽。
苍龙与青凤,联翩戏庭除。
好鸟鸣高枝,嘤嘤如有须。
老僧闻足音,延客入精庐。
名香手自焚,茗供与之俱。
言论即契合,不异相煦濡。
向夕犹未归,欲别更踟蹰。
兹游幸一适,如此良非虚。
浩歌下山去,人生电影如。
连峰尽成童,黄茆弥所如。
于焉载瞻瞩,盎然风气殊。
杖策试探讨,聿来金粟居。
山形既环合,土壤还膏腴。
涧水弦鸣琴,松风簧乱竽。
苍龙与青凤,联翩戏庭除。
好鸟鸣高枝,嘤嘤如有须。
老僧闻足音,延客入精庐。
名香手自焚,茗供与之俱。
言论即契合,不异相煦濡。
向夕犹未归,欲别更踟蹰。
兹游幸一适,如此良非虚。
浩歌下山去,人生电影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粟峰上的一次游览经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自然的生机。首联“金粟峰头纵远观,山林不动万松寒”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金粟峰作为背景,山林中的万松在寒气中显得格外静穆。颔联“飞厓泻碧雨初歇,古涧流红春欲阑”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雨水初停后山崖上的碧绿与古涧中流淌的红色水体,共同勾勒出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颈联“佛地移来龙窟小,僧房高借鹤巢宽”则将视线转向寺庙,通过“龙窟”和“鹤巢”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寺庙环境的幽静,也暗含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尾联“飘然便觉离尘土,一笑天风振羽翰”表达了诗人游览后的内心感受,仿佛从尘世中超脱出来,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境愉悦,如天风拂过羽翼,自由自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