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明 · 李之世
中朝方系望,宁许赋鸿冥。
卿月临淮甸,春风过洞庭。
千秋垂信史,七郡戴祥星。
礼乐窥元始,英髦属典刑。
宫悬今待奏,国牒已镌铭。
旧好仙曹接,新题御藻馨。
钟山登霁色,湖水贴天青。
草莽忻殊遇,曾邀笔墨灵。
先生己未春曾为余叙拙稿,故结中致感云。
卿月临淮甸,春风过洞庭。
千秋垂信史,七郡戴祥星。
礼乐窥元始,英髦属典刑。
宫悬今待奏,国牒已镌铭。
旧好仙曹接,新题御藻馨。
钟山登霁色,湖水贴天青。
草莽忻殊遇,曾邀笔墨灵。
先生己未春曾为余叙拙稿,故结中致感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的《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诗中以“中朝方系望”开篇,表达了对李本宁先生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声望的赞誉。接着,“宁许赋鸿冥”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李本宁先生的才华横溢,如同鸿雁翱翔于高远的天空。
“卿月临淮甸,春风过洞庭”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李本宁先生的影响力和声誉,仿佛他的光辉照耀着淮甸大地,春风也越过洞庭湖,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千秋垂信史,七郡戴祥星”则赞美了李本宁先生的历史贡献和道德品质,千年的历史将铭记他的功绩,七郡的人民将仰望他如同星辰般闪耀的美德。
“礼乐窥元始,英髦属典刑”两句,表达了对李本宁先生在礼仪乐律、人才选拔等方面卓越成就的敬佩,他的智慧如同窥探到宇宙的起源,影响着众多杰出人才。
“宫悬今待奏,国牒已镌铭”则暗示了李本宁先生在宫廷和国家层面的重要地位,他的建议和贡献将被记录在官方文件中,成为后世的宝贵财富。
“旧好仙曹接,新题御藻馨”两句,提到李本宁先生与旧友的深厚情谊以及新近受到皇帝的褒奖,如同御制的藻饰一样芳香四溢。
“钟山登霁色,湖水贴天青”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李本宁先生的品德如同山川之美,湖水之清,令人向往。
最后,“草莽忻殊遇,曾邀笔墨灵”表达了诗人对李本宁先生给予自己特殊待遇的感激之情,以及曾经得到其文采的启迪和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李本宁先生的多方面赞誉,展现了他对社会、国家乃至个人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