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羽洞
明 · 沈守正
步出小南门,水流石齿齿。
作意认羽山,重峦互峛崺。
褰裳一就之,意败不可止。
一窦小于拳,深入不过咫。
闻橹声而还,记者何其侈。
洞天三十六,其二乃如此。
予凡五往来,反复究所以。
或者桑田改,不然非故址。
奉林去巳久,野老无惇史。
挥手谢之去,不复如往矢。
匪予辱名山,画饼良可耻。
作意认羽山,重峦互峛崺。
褰裳一就之,意败不可止。
一窦小于拳,深入不过咫。
闻橹声而还,记者何其侈。
洞天三十六,其二乃如此。
予凡五往来,反复究所以。
或者桑田改,不然非故址。
奉林去巳久,野老无惇史。
挥手谢之去,不复如往矢。
匪予辱名山,画饼良可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守正探访委羽洞的过程与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莫测,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首句“步出小南门,水流石齿齿”,描绘了诗人走出城门,沿着流水前行的景象,水声潺潺,石头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作意认羽山,重峦互峛崺”则引出了探访的目的地——羽山,山峦连绵起伏,景象壮观。
“褰裳一就之,意败不可止”表现了诗人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决心,即使面对困难也不愿放弃。“一窦小于拳,深入不过咫”描述了委羽洞的狭窄与深浅,进一步增加了探险的神秘感。
“闻橹声而还,记者何其侈”中,诗人听到了远处的橹声,意识到时间已晚,决定返回,但仍然记录下了这次经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旅行体验的重视。
“洞天三十六,其二乃如此”表明委羽洞只是众多洞穴中的一处,但其独特之处令人印象深刻。“予凡五往来,反复究所以”表达了诗人多次探访,试图深入了解委羽洞背后的故事和原因。
“或者桑田改,不然非故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历史变迁的思考,暗示了委羽洞可能经历了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奉林去巳久,野老无惇史”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记录者缺失的遗憾。
最后,“挥手谢之去,不复如往矢”意味着诗人告别了过去的探索之旅,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前往。“匪予辱名山,画饼良可耻”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尊重,以及对徒有虚名、缺乏实质内容的事物的不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