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朱必先与师是唱酬韵(其二)赏析

次朱必先与师是唱酬韵(其二)

宋 · 陈造
男子负抱成蹉跎,唾壶自击商声歌。
此声此意谁解领,政用折柬招羊何。
人言百里半九十,它日聪明嗟不及。
云衢掎袂梦空劳,神武挂冠吾已必。
久要但有穷鬼随,此鬼亦使文怪奇。
推敲惯尝京尹怒,登临肯兴赋客悲。
蚕蚁可浴牛可饭,农家星候知昏旦。
不妨婢子办黄紬,更贷邻僧供白粲。

注释

蹉跎:形容时间白白过去,浪费。
唾壶:古代盛酒或唾液的器皿,此处指饮酒或吟诗时所用。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象征悲伤或忧郁的情绪。
政:这里指政治或社会环境。
折柬:书信。
云衢:高远的天空,比喻仕途或理想。
挂冠:辞官,古人以冠表示官职。
久要:长久的贫困。
黄紬:黄色的细绸,代指贵重物品。
白粲:白米,泛指食物。

翻译

男子背负重担,岁月流逝如蹉跎,自击唾壶,唱出商调之歌。
这歌声中蕴含的情感谁能理解?只用书信邀请友人,却不知何故。
人们常说,百里之行,九十里后才最艰难,日后聪明才智也追悔莫及。
如同云路遥不可及,空想携手共游,我已决定辞官归隐。
长久以来,只有穷困相伴,连鬼怪也变得奇特而文雅。
习惯于朝廷的批评,面对登高远望,诗人也不禁心生哀愁。
农事繁忙,蚕蚁可浴,牛可喂食,农家生活懂得昼夜交替。
无需担心仆人处理黄丝之事,还可向邻居借米以充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子怀抱理想却遭遇挫折,只能自我排解的境况。他击壶而歌,发出深沉的商调,然而他的情感和志向似乎无人能真正理解。诗人感叹人生路上常常在接近目标时遭遇困难,未来的智慧和才智可能也难以弥补现在的遗憾。他期待着有一天能摆脱俗务,像神仙般超脱,但现实却是贫困相随,连身边的人都觉得他行为奇特。他习惯了官场的严苛,即使面对登高赋诗的雅兴,也只是徒增悲哀。诗人以农事生活中的简单事物——蚕蚁沐浴、牛食稻米,以及日常琐事如婢女织黄绸、借僧粮米,来表达对平凡生活的接纳和坚韧。整体来看,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但也透露出对平淡生活的理解和坚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