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其二)
宋 · 朱翌
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注释
溪友:指与渔翁关系亲密的朋友。渔翁:年老的渔夫。
忍弃捐:舍弃、放弃。
遐方:远方,这里指世俗社会。
珍羞:珍贵的食物。
贵:昂贵,珍贵。
不道:没想到,未料到。
杨凭:可能是某位传说中因长寿而被尊为仙的人。
已得仙:已经达到了神仙般的长寿。
翻译
溪边的老朋友渔翁,竟然舍得放弃他的职业,可能是因为他相信这样能长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在溪流中捕捞到一条鳜鱼却选择放弃的场景。"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通过渔翁对鱼的释放,反衬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也隐含着渔翁对长寿的向往。
接下来的"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则是诗人借古代传说中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的“遐方”指的是遥远的地方,“不道”意味着不知道或不了解,而“杨凭”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得道成仙的人物。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渔翁的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已经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翁弃鱼和借用古代仙传的故事,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朱翌对生活态度的赞赏,以及他个人对于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