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贫家静〔净〕扫地赏析

和贫家静〔净〕扫地

明 · 李之世
琼人不货帚,教童缚数头。
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
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
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
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贫家主人在清贫中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通过日常扫地这一行为,展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琼人不货帚”,以“琼人”比喻贫家主人,暗示其虽生活简朴,但内心纯洁,不以物质贫乏为耻。接着“教童缚数头”,说明主人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清洁,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责任感。

“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两句,点明贫家环境虽简陋,但主人用心维护,庭院整洁,竹子修长,象征着主人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高雅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情景,月光仿佛特意为贫家主人留下一片光明,寓意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也有美好的事物相伴,给予心灵慰藉。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种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通过对比净与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就像品尝食物时能分辨出香草与臭物一样,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

最后,“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总结了诗的主题,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无法被隐藏或忽视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贫家主人在简朴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