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书陈舍人三首(其二)
宋 · 袁燮
士方负材业,高价敌璠玙。
一朝声称减,碌碌盆盎如。
贵名岂不欲,名盛复难居。
所以古君子,谨终如厥初。
自公到京国,闻望倾万夫。
愿言益进德,名与天壤俱。
一朝声称减,碌碌盆盎如。
贵名岂不欲,名盛复难居。
所以古君子,谨终如厥初。
自公到京国,闻望倾万夫。
愿言益进德,名与天壤俱。
注释
士:读书人。材业:才学事业。
璠玙:美玉,比喻高尚的名声。
声称:声望。
碌碌:平凡无奇。
盆盎:器皿,比喻人的地位或成就。
贵名:显赫名声。
居:承受。
古君子:古代有德行的人。
公:指某位有声望的人物。
京国:京城。
闻望:声誉和威望。
益:更加。
天壤:天地。
翻译
读书人正怀才抱志,名声高大堪比美玉。一旦声望下降,便如平凡器皿无所作为。
谁不想拥有显赫名声,但名望过盛反而难以承受。
因此古代君子,始终如一地谨慎对待名利。
自从您到京城,声誉威望令万人倾倒。
希望您能不断提升品德,名声与天地同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对中书陈舍人的赞扬和寄语。诗中首先表达了对陈舍人才华横溢的赞赏,称其才德出众,如同价值极高的美玉。然而,诗人也提醒他名声显赫可能带来的压力,赞誉过盛可能会带来困扰,暗示保持谦逊和谨慎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提到陈舍人在京城中的威望极高,连万夫之众都为之倾倒。他希望陈舍人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德,使名声与天地同在,永续其高尚的初始状态。
整首诗以赞许和劝诫并重,体现了对君子品格的推崇,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名望管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