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尾亭二首(其二)
宋 · 张耒
洛尾亭边淮汴交,来波去浪恨迢迢。
无端更洒黄昏雨,吹作春愁不肯消。
无端更洒黄昏雨,吹作春愁不肯消。
注释
洛尾亭:洛水下游的亭子。淮汴交:淮河与汴水的交汇点。
恨迢迢:漫长的遗憾或思念。
无端:无缘无故地。
黄昏雨:傍晚的雨。
春愁:春天的忧思或离愁。
不肯消:不愿消散。
翻译
洛水之尾,亭台相接于淮河与汴水交汇之处,江水流淌,去来之间,仿佛蕴含着绵长的遗憾。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流水不息的无尽哀愁之情的诗句。从字面上来看,"洛尾亭边淮汴交"设定了一个地理环境,把读者带到了洛河与汴河交汇的地方,这个地点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波去浪恨迢迢"中的"来波去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不息的景象,而"恨迢迢"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深切哀愁。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体验,即面对自然界的永恒变换,感慨于个人生命和情感的短暂与无常。
"无端更洒黄昏雨"一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的情绪。"无端"意味着没有明显原因,而"更洒黄昏雨"则是自然界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仿佛连天气都在感应诗人的情怀。
最后,"吹作春愁不肯消"一句中,"春愁"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代表着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担忧和无奈。而"吹作"则是自然风力的描写,它强化了这种情感,让人感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加重诗人的心灵负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逝去美好的无尽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