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定父赴云中谒张中丞
明 · 欧大任
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
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
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
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
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
黄郎任侠二十馀,手持一尺司马书。
西投开府献奇策,分庭愿作诸侯客。
燕郊去骑嘶春草,狐白之裘紫貂帽。
边风二月吹马倒,一川碎石飞如扫。
杨六寨前人迹稀,阴山何处飞狐道。
匕首腰间照雪光,檄成楯鼻不可当。
班生早勒燕然石,归来典秘兰台郎。
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
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
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
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
黄郎任侠二十馀,手持一尺司马书。
西投开府献奇策,分庭愿作诸侯客。
燕郊去骑嘶春草,狐白之裘紫貂帽。
边风二月吹马倒,一川碎石飞如扫。
杨六寨前人迹稀,阴山何处飞狐道。
匕首腰间照雪光,檄成楯鼻不可当。
班生早勒燕然石,归来典秘兰台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云中郡的辽阔与壮美,以及边疆的动荡与和平交替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句“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开篇即展现出云中郡的辽远与荒凉,大漠无垠,连鸟儿都难以飞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肃穆的氛围。接着,“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两句,通过“代马”与“秦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民族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云中郡作为边防重镇的重要性。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描绘了云中郡周边地理环境的险峻与复杂,进一步强调了其战略位置的特殊性。“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则将历史的沧桑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过往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两句,通过烽火与胡尘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与战争的残酷。接下来,“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则转向对君主与将领的颂扬,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两句,赞美了云中郡的文武双全之士,他们的智慧与才能堪比先辈。最后,“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描绘了边疆的平静与安宁,以及将士们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云中郡的历史变迁与边疆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