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翰林
明 · 徐溥
文章惟典雅,行辈总相推。
圣主虚心日,词臣际会时。
诗中麟趾见,池上凤毛遗。
大器方垂用,良材竟不支。
缙绅争惋惜,闾巷亦伤悲。
渊大才非短,商哀理固宜。
灵车遵故道,茔树长新枝。
不尽临风意,含悲赋些词。
圣主虚心日,词臣际会时。
诗中麟趾见,池上凤毛遗。
大器方垂用,良材竟不支。
缙绅争惋惜,闾巷亦伤悲。
渊大才非短,商哀理固宜。
灵车遵故道,茔树长新枝。
不尽临风意,含悲赋些词。
鉴赏
这首明代徐溥的《挽李翰林》表达了对已故李翰林深深的哀悼之情。诗中首先赞扬了李翰林的文章典雅,人品出众,受到同辈推崇。接着,诗人以圣主虚心纳贤和词臣际遇的好时机,暗示李翰林生前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麟趾见,池上凤毛遗"运用了比喻,赞誉他的才华如同麒麟之趾、凤凰之羽,卓越非凡。
然而,李翰林的离世使得人才的损失巨大,连缙绅和民间都为之惋惜和悲痛。诗人认为李翰林的才华并非短暂,他的理性和哀情是符合常理的。最后,诗人描绘了送葬队伍沿旧路行进,墓地新枝生长的场景,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与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