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九日答朱寿之赏析

九日答朱寿之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与客登高处,节物伤迟暮。
不见白衣来,三复秋风句。

鉴赏

这首诗《九日答朱寿之》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与客登高处”这一场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中“节物伤迟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不见白衣来”一句,可能暗指期待某位友人的到来,却未能如愿,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层次。最后,“三复秋风句”则表明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反复品味,或许是对眼前景象的赞美,也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或记忆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时间、友情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感受,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情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词语解释

白衣的意思:◎ 白衣 báiyī(1) [white]∶白色衣服新娘身穿白衣(2) [commoner without rank] [古]∶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3) [low official]∶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不见的意思:◎ 不见 bùjiàn(1) [do not see;do not meet]∶不曾相见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2) [be lost;be missing]∶[东西]见不着;丢失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迟暮的意思:指晚年衰老或人生末期。...

登高的意思:◎ 登高 dēnggāo[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高处的意思:◎ 高处 gāochù(1) [elevation]∶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2) [up]∶相对较高的位置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高处的意思:◎ 高处 gāochù(1) [elevation]∶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2) [up]∶相对较高的位置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节物的意思:(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三复的意思: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谓反复诵读。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 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董必武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復白圭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