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僧崖
明 · 李流芳
此是呆僧崖,昔有呆僧住。
石上松萧疏,草间虎来去。
香积饭一投,衲衣酒常污。
垢净了无取,何处得恐怖。
妙语冲口开,怀哉不可遇。
石上松萧疏,草间虎来去。
香积饭一投,衲衣酒常污。
垢净了无取,何处得恐怖。
妙语冲口开,怀哉不可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呆僧崖”的地方,充满了自然与历史的韵味。李流芳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画面。
首先,“此是呆僧崖,昔有呆僧住。”这两句直接点出了地点和历史背景,暗示这里曾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僧人居住。接着,“石上松萧疏,草间虎来去。”通过松树的稀疏和老虎的自由出入,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充满野性的氛围。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原始状态,也暗示了僧人生活的孤独与超脱。
“香积饭一投,衲衣酒常污。”这两句描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简朴而自在。香积饭象征着僧侣的素食生活,而“衲衣”则是僧袍的别称,表明其身份。酒常污则可能意味着僧人偶尔会饮酒,但这并不影响其修行。这样的描写,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简单与随性。
“垢净了无取,何处得恐怖。”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他追求内心的清净,不为外物所动,因此无惧任何事物。这种超然的态度,是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和对世间纷扰的超越。
最后,“妙语冲口开,怀哉不可遇。”表达了诗人对能与这样一位高僧交流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这种智慧与境界难以寻觅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呆僧崖的自然景观,更深入探讨了僧人的精神世界,以及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