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残夏偶作
唐 · 李山甫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等闲:平常。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十天。
独卧:独自躺着。
高丘:高山。
残暑:残存的酷暑。
炎于火:像火一样炽热。
林风:树林中的风。
爽带秋:带来秋天般的凉爽。
声名:名声。
何要:何必。
出:显扬。
吟咏:吟诗作赋。
自许:自认为。
红尘:世俗社会。
云溪:云雾缭绕的溪流。
漱流:用流水清洗。
翻译
平常在三伏天之后,我独自躺在这座高山之巅。残余的暑热如烈火般炽热,林间的风带来了秋天般的凉爽。
名声并不需要显扬,吟诗作赋也足以满足。
我自认为超脱尘世之外,在云溪边享受流水的洗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酷热之夏之后,独自一人躺卧于高丘之上,享受着微风的凉爽和秋天即将到来的气息。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远离世俗喧嚣的心境。"声名何要出"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不再有所追求,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吟咏亦堪休"则显示了诗人通过吟诵古诗来缓解自己的心情,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通过这短短几行,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