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赏析

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

明 · 王守仁
风雨偏从险道尝,深泥没马陷车箱。
虚传鸟路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
远渡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
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风雨交加的醴陵道中行进的情景,以及夜宿泗州寺时的内心感受。首句“风雨偏从险道尝”点明了旅途的艰难与恶劣天气的伴随,暗示了旅程的不易。接着,“深泥没马陷车箱”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泥泞,马车陷入泥中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行进的困难。

“虚传鸟路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两句则表达了对传闻中的便捷路径的怀疑,以及对实际行进路线的感慨,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对比,诗人似乎在反思和质疑那些被广泛传播的关于便捷路径的说法,同时也对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表示了理解。

“远渡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描绘了日落与日出的交替,象征着旅途的持续与希望的不断出现。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以及对光明与希望的期待。

最后,“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则展现了诗人夜宿寺庙的情景,以及在宁静夜晚继续阅读经典(羲编,可能指《易经》或其他儒家经典)的状态。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暗示了他在艰难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内省,以及在旅途中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人生旅途普遍体验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