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程君以忠杨君泰之(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后生可畏古云然,斗大荒城得两贤。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著千年。
淡中滋味参须透,圣处工夫语不传。
我有长明古灯在,未妨三绝少陵编。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著千年。
淡中滋味参须透,圣处工夫语不传。
我有长明古灯在,未妨三绝少陵编。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程君以忠杨君泰之(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古人学问的尊崇。
“后生可畏”四字表明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赞扬,认为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智慧与美德。接着,“斗大荒城得两贤”则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通过“斗”字形容城池的雄伟,以及“两贤”指代程君、杨君泰这两位德才兼备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才能与品格的认可。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著千年。”这里,“句眼”指的是诗文中的精华部分,“敲一字”则形容诗人的用心和对文字的精雕细琢。而“吟肠”则是吟咏古人佳作,通过“何啻”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淡中滋味参须透,圣处工夫语不传。”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体悟。这里,“淡中滋味”暗示了文学作品中的深远意境,而“参须透”则是要求读者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圣处工夫语不传”表达的是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往往难以用言辞完全表达,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最后,“我有长明古灯在,未妨三绝少陵编。”这里,“长明古灯”象征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发扬光大,而“未妨三绝少陵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和挑战,即便是在历史上被誉为“三绝”的高水平作品面前,也不惧怕,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之媲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友情、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文学追求的深刻感悟。通过精炼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诗人塑造了一幅充满尊崇、期待与自信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