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湘阴吊三闾大夫
明 · 区大枢
放逐堪谁诉,孤忠祇自知。
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
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
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
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
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
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枢所作的《过湘阴吊三闾大夫》,通过“过湘阴”这一地点的描述,表达了对屈原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放逐堪谁诉”,以强烈的反问开篇,表达了屈原被放逐后无人可诉说内心的悲愤与无奈,凸显了其孤独与痛苦。接着,“孤忠祇自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屈原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品质,即使在被误解和放逐的情况下,这份忠诚也唯有他自己知晓,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这两句运用典故,将屈原比作“美人”,表达了他虽才华横溢却遭受冷落的命运;同时,以“公子”自比,暗示自己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不甘。通过“空怅望”和“敢言思”的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屈原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这两句运用了“兰”和“荪”这两种象征高洁品质的植物,表达了屈原坚守正直、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即使面对最终的放逐和生命的终结,他也未曾放弃自己的信念,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最后,“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这两句以天地之间的问答形式,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深沉思考。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与疑问,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公正性的质疑。整个诗句充满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慨与对历史公正性的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生平的追忆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触及了对个人命运、社会公正以及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层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