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五月二十一夜雨未止六昼夜水涨寇阻无人入城赏析

五月二十一夜雨未止六昼夜水涨寇阻无人入城

宋末元初 · 方回
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
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
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

拼音版原文

zhòupāngtuópíngchóubiànhǎi

suíshuǐtiānyànrénduō

tǎopànyóushūgōngjiānwèiyǎn

yīnníngshāxuánzào

注释

昼夜:不分日夜。
滂沱:形容雨大如注。
平畴:平坦的田地。
海河:比喻广阔的水域。
随水去:形容地势低洼,被水淹没。
厌人多:暗示天灾对人口众多的担忧。
讨叛:征讨叛乱。
输粟:缴纳粮食作为赋税或军需。
攻坚:攻打坚固的敌人。
掩戈:放下武器。
积阴:长期的阴暗天气。
凝杀气:凝聚出压抑、肃杀的气氛。
玄造:指大自然或天地。
意如何:意图或心情如何。

翻译

日夜大雨倾盆,平坦的田野变为河流。
土地似乎随着水流而去,上天难道嫌人太多而厌倦?
征讨叛乱还须缴纳粮食,面对强敌尚未放下武器。
长期的阴霾凝聚出肃杀之气,大自然的意图是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多日的暴雨导致的洪灾景象。开篇“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两句,以激烈的笔触描述了连续不断的大雨如何改变了平原,使之成为汪洋一片。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暗含着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的情绪。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悲观情怀。诗人通过土地被洪水吞没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天道不仁、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两句,转向了战争和政治动荡的主题。诗人用军事行动的困难来比喻社会矛盾的复杂和解决问题的艰难。

最后,“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则是对整个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概括。在这场无尽的雨季中,阴霾的天空似乎凝聚了寒冷而又凶险的气息,而诗人对于这种“玄造”的世界——既神秘又充满威胁——的心境是复杂且难以捉摸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情感的沉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