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玉赋附卞生追怨之歌
唐 · 赵昂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注释
昔:从前。之:的。
玉:美玉。
在:存在。
石:石头。
山:山。
兮:啊。
隐:隐藏。
则:现在。
石为错:石头成为磨刀石。
玉为环:美玉制成环状装饰。
献:献出。
君:您。
解颜:露出笑容。
遂:于是。
生刍:野草。
比:比较。
郤桂:香桂。
同攀:一起攀比。
岂:难道。
辛勤:辛苦。
道路:旅途。
徒:白白地。
抱泣:含泪。
荆蛮:蛮荒之地。
翻译
昔日美玉藏于石,石在山中静无声,山中有玉未曾显。如今石头成了磨刀石,美玉制成环佩饰,只为博君一笑展笑颜。
我如今与野草为伴,与香桂相攀比,
难道是为了路上辛劳,只在蛮荒之地空流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通过对玉石变迁的描述,抒发了个人遭遇的哀怨。开篇“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写出了玉石原本相依相伴的自然状态,而“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则展示了玉石被人工雕琢后的用途变化,这种变化暗含着个人命运的变迁。
接着,“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一句中,“生刍”指的是新生的草木,而“郤桂”则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比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这种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界相比较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不满。
最后,“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一句中,“辛勤于道路”指的是在艰难的路途上付出努力,而“徒抱泣于荆蛮”则形容诗人在荆棘丛生的荒野中孤独哭泣,这里所表达的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尽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通过玉石的变迁来反映个人命运的坎坷,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