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寒食后数日方持斋诵经而东园游人甚盛因而赋此赏析

寒食后数日方持斋诵经而东园游人甚盛因而赋此

宋 · 张耒
芳物忽过半,寒食已阑珊。
园静鸣鸟下,花稀新叶繁。
焚香翻贝叶,谢客掩柴关。
止酒方清坐,畦蔬助晚餐。

注释

芳物:美好的事物。
忽:突然。
阑珊:将近结束。
园静:园子安静。
鸣鸟:鸣叫的鸟儿。
花稀:花朵稀少。
新叶繁:新叶繁茂。
焚香:点燃香火。
贝叶:佛教中的贝多叶,用来写经书。
谢客:拒绝客人。
柴关:柴门。
止酒:停止饮酒。
清坐:静静坐着。
畦蔬:菜园里的蔬菜。
晚餐:晚餐。

翻译

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了一半,寒食节也接近尾声。
园子宁静下来,鸟儿落下歇息,花朵稀疏,新叶茂盛生长。
点燃香火翻阅佛经,谢绝客人关闭柴门。
停止饮酒,静静地坐着,菜园里的蔬菜足够晚餐所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野风光图。诗人通过对时节变化、自然景物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情境。

“芳物忽过半,寒食已阑珊。”这里,“芳物”指的是春天里那些美好的花草树木,它们已经迅速地走过了生长的一半;“寒食”是古代的一个节气,指清明前后,当时风俗禁忌饮酒肉食,所谓“已阑珊”则说明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过去,但春天的气息依然。

“园静鸣鸟下,花稀新叶繁。”诗人来到一个安静的园中,只有鸟儿在树梢间鸣叫;而当季的花朵虽然不再如初春时那样繁盛,但新长出的叶子却是繁茂的。这两句突出了春末的特点:生机勃勃,然而又有些许凋零。

“焚香翻贝叶,谢客掩柴关。”诗人在室内焚烧香料,同时翻弄着贝壳制成的扇子(贝叶),这可能是他准备斋戒、诵经的一部分动作;“谢客”则表明他向来访的宾客告别,可能是因为即将开始的宗教仪式不便接待。而“掩柴关”则意味着诗人要封闭自己的居所,以示专心致志。

“止酒方清坐,畦蔬助晚餐。”由于寒食后的斋戒,诗人停止了饮酒,只能安坐在清净的环境中;“畦蔬”指的是园中种植的蔬菜,这里则是用来辅助简单的晚餐。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沉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个季节转换时刻所体验到的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