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述三首(其二)
明 · 林光
乘田委吏不辞低,五百年来几醒迷。
一脉还寻洙泗水,异香流处是曹溪。
一脉还寻洙泗水,异香流处是曹溪。
鉴赏
这首诗《偶述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文化脉络的深刻思考。
“乘田委吏不辞低”,开篇以“乘田”和“委吏”这两个古代官职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的场景,不因职位高低而有所避讳。“不辞低”三字,既是对古人敬业精神的赞美,也暗含着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反思,强调了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尽职尽责,不畏艰难。
“五百年来几醒迷”,紧接着,诗人将视角拉长至历史的长河中,指出在这漫长的五百年间,人们对于真理与正道的追求时而清醒,时而迷茫。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提醒后人要时刻保持警醒,不忘初心。
“一脉还寻洙泗水,异香流处是曹溪。”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洙泗水”,代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二是“曹溪”,与佛教文化有关。这两句诗意在强调,无论儒家还是佛教,这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如同一股清流,滋养着人心,引领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异香流处”也象征着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影响,暗示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回顾与展望,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未来文化融合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