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其一)
清 · 王竹修
未能独立感萧条,左右扶持赖梓乔。
惠露有天身渐长,托根无地恨难消。
茑萝犹幸依松茂,葛藟终惭附木凋。
千古英雄多落拓,几同蓬梗与萍飘。
惠露有天身渐长,托根无地恨难消。
茑萝犹幸依松茂,葛藟终惭附木凋。
千古英雄多落拓,几同蓬梗与萍飘。
鉴赏
这首诗《寄生草》(其一)由清代诗人王竹修所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寄生植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同时也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
首联“未能独立感萧条,左右扶持赖梓乔”以寄生植物自比,表达了在自然界中难以独立生存的脆弱感,需要依靠其他植物的支撑才能维持生命。这里“萧条”不仅指环境的荒凉,也暗含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助。“左右扶持赖梓乔”则形象地描绘了寄生植物依赖于其他植物以求生存的状态。
颔联“惠露有天身渐长,托根无地恨难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寄生植物虽然能够借助外界的滋润(“惠露”)生长,但这种生长是有限的,无法摆脱对环境的依赖(“托根无地”),内心的遗憾与痛苦(“恨难消”)始终无法消除。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植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颈联“茑萝犹幸依松茂,葛藟终惭附木凋”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寄生植物的命运。茑萝幸运地依附于茂盛的松树,而葛藟则因所附之木凋零而感到羞愧。这一对比不仅突出了寄生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也暗示了人在社会关系中的选择与后果。
尾联“千古英雄多落拓,几同蓬梗与萍飘”将主题升华,将寄生植物的生存状态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联系,指出英雄人物往往也面临着孤独、落魄的命运,如同随风飘荡的蓬梗与浮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一联既是对前文诗意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寄生植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人在社会中依赖与独立、成长与束缚、幸运与遗憾等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