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清凉和上人二首(其二)赏析

寄清凉和上人二首(其二)

宋 · 贺铸
南国风流百不存,石头今是给孤园。
山连雉堞犹侵路,潮送渔舟自到门。
方丈定容居士病,贝多应待客儿翻。
悬知后日逢迎际,桃李春风两不言。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中国的江南地区。
石头:指代具体的地点,可能是某个有石头的园林。
孤园:指一个孤立或偏僻的园林。
雉堞: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小墙,这里形容山势险峻。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非出家人。
贝多:可能是指佛教寺庙,贝多为印度名,此处借指僧侣。
客儿:指来访的客人。
逢迎:迎接,这里有预想的意思。
桃李:比喻学生,因为桃李常用来象征教育成果。
春风:春天的和风,象征美好的时光。

翻译

南方的风情已经几乎消失殆尽,现在的石头成了孤园的一部分。
山势连绵,仿佛城墙般环绕道路,潮水推送着渔舟直抵门前。
方丈之地或许能容纳患病的居士,贝多的僧人想必在等待客人的到来。
可以预见未来的相遇时刻,桃花李花盛开的春日里,我们将无言相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寄清凉和上人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南国风流不再,石头成为给孤园的景象开篇,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物是人非之感。接下来,通过描绘山势与道路相接、潮水送渔舟至门前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闲适。

诗人进一步想象清凉寺中的僧人,如方丈居士可能因病而静养,而贝多树(佛教用语,象征智慧)似乎也在等待着客人的翻阅经书。最后,诗人预想未来重逢之时,即使是在春风桃李盛开的美好季节,彼此之间可能也无需多言,只有深深的理解和默契。

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清凉和上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