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农
宋 · 王令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良农:勤劳的农夫。手足胝:手脚因劳作而长满老茧。
老贾:年老的商人。
亲犁:亲自耕犁。
歉岁:灾荒之年。
糠糟绝:粗粮酒糟断绝。
高门:豪门大户。
犬马肥:狗和马生活奢华。
天心:上天的旨意。
咎:过失或责备。
人理:人间的道理。
尸:承担或执行。
悠悠者:悠闲的人。
同予一悲:与我一同分担悲伤。
翻译
勤劳的农夫手脚长满老茧,年迈的商人不再亲自耕犁。灾荒之年连粗粮酒糟都吃不上,豪门大户的狗和马却生活富足。
上天的旨意难以揣测,人间的道理又有谁能担当。
如何能让那些悠闲的人,来与我一同分担这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凋敝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诗人以沉郁的情感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这两句描写勤劳的农民因为长时间劳作而双手粗糙、脚上生疮,而富有的商人却远离泥土,不亲自耕耘。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揭示,显示了生产者与剥削者的鲜明对比。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这两句写的是农民在困难的年份里连最基本的粮食都难以维持,而富贵之家却宠物如犬马养得很肥壮。这一对比强化了前两句的情感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富悬殊的不满。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这两句则转向哲学层面,似乎在说天道无情,不应责备,而真正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伦理何以沦丧。这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已经上升到对整个社会伦理的反思。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最后两句则是在寻求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共同哀叹这令人悲伤的世界。这里,“悠悠”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和共鸣的人,诗人渴望找到知音,以便一起对这个不公正的世界表示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示了诗人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