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其二)
宋 · 苏轼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注释
江家:指江姓人家。旧池台:昔日的园林池塘。
修竹:高大的竹子。
围一尺:环绕一圈。
万事非:一切都已改变。
秦淮碧:秦淮河水的绿色。
痛饮处:常饮酒的地方。
遗墨:遗留的墨迹。
鸦栖壁:像乌鸦栖息的痕迹。
西来故父客:从西方来的老朋友。
金印:象征权力的金质印章。
鸣镝:响亮的箭矢声。
三槐:古时官员宅第前的三棵槐树。
花絮:花瓣和柳絮。
春寂寂:春天寂静无声。
中微:家族的中衰。
未可料:难以预料。
赤舄:古代官员穿的红色木底鞋,象征地位。
翻译
江家旧时的园林池塘,周围是一圈修长的竹子。回到这里,一切都不再如初,只有秦淮河的碧波还在眼前。
往昔畅饮的地方,墙上还留有墨迹,仿佛乌鸦栖息的痕迹。
西边来的故人,曾经是尊贵的客人,他们的金印和战鼓声交织在一起。
那三棵槐树更加繁茂,春天里花落絮飞,显得静寂无声。
家族的未来难以预料,只知家庙中收藏着祖先的红木官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这两句描绘了一处被精心修缮的园林景象,其中“江家”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家族或者地点,“旧池台”则是对那里的古老池塘和高台的记忆。“修竹围一尺”则表现了主人对于这片竹林的珍视,每一寸土地都被精心照料。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来后对一切事物都已改变的感慨,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清澈如故。这里的“秦淮”指的是南京附近的一条河流,它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地方。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片段和他对文学创作的痕迹。“平生痛饮处”可能指的是诗人过去喜爱饮酒之地,而“遗墨鸦栖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墨迹,就像乌鸦停歇在墙壁上一样。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这两句中,“西来故父客”可能暗示了诗人的亲人或是精神导师的到来,而“金印杂鸣镝”则形容了一种权威与力量的象征。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三槐老更茂”表达了时间流逝但树木依旧繁盛,“花絮春寂寂”则描写了春天中花瓣轻柔如絮,环境宁静。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这两句中的“中微未可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感慨,而“家庙藏赤舄”则可能指的是家族祠堂中保存着的某种秘密或是传家宝物。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生活变迁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