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河上即事(其一)赏析

河上即事(其一)

明 · 佘翔
淮南飘泊者,秋水信轻舠。
萍梗还千里,风尘感二毛。
露滋葭菼冷,天阔雁鸿高。
蹈海吾何敢,来观八月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河上即事(其一)》描绘了一位在淮南漂泊的人,乘着轻舟在秋水之上,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萍梗还千里"形象地写出诗人像浮萍和草梗般随波逐流,远离家乡,行程遥远。"风尘感二毛"则表达了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二毛"代指白发,暗示时光匆匆。

诗中芦苇沾露,秋意渐浓,"露滋葭菼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抬头望见天空开阔,大雁翱翔,"天阔雁鸿高"又寓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远方的呼唤。最后,诗人以"蹈海吾何敢,来观八月涛"作结,表达自己虽然有志向如蹈海,但实际却只能远远欣赏那壮观的海潮,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但仍不失壮志的内心世界。

词语解释

蹈海的意思:◎ 蹈海 dǎohǎi[plunge into the sea to commit suicide;jump into water] (为了自杀)投海蹈海自尽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二毛的意思:(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

风尘的意思:◎ 风尘 fēngchén(1) [travel fatigue]∶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风尘仆仆(2) [hardships or uncertainties in an unstable society]∶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风尘知己(3) [whore]∶旧指娼妓生涯沦落风尘...

淮南的意思:◎ 淮南 Huáinán(1) [the middle part of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2) [Huainan]∶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飘泊的意思:◎ 飘泊 piāobó[lead a wandering life;rove] 同“漂泊”...

萍梗的意思:◎ 萍梗 pínggěng[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ling]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千里的意思:◎ 千里 qiānlǐ[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轻舠的意思:轻快的小舟。 唐 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我来 扬 都市,送客迴轻舠。” 明 祝允明 《野记》:“上命 常开平 遇春 与 郭宣武 子兴 帅众,以轻舠载火纵焚,敌舩悉烧溺。” 郁达夫 《为林建题<匡庐图>》诗:“ 彭郎 依旧小姑单,几叶轻舠懒下滩。”...

秋水的意思:◎ 秋水 qiūshuǐ[autumn waters;autumn waters-limpid eyes (of a woman)]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望穿秋水...

水信的意思:汛情的信息。 明 陆深 《续停骖录摘抄》:“ 黄河 水异,凡立春后冻解,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谓之水信。”...

葭菼的意思:芦与荻。均为水生植物名。《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毛 传:“葭,芦;菼,薍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今復吏于海隅葭菼之中,与国家补錙銖之利。”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诗:“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菼丛中靡舟入。”...

雁鸿的意思:指音讯,书信。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雁鸿怕不到家乡。”参见“ 雁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