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丫兰
凝妆拟待三更月,露染生绡六幅裙。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治的《画丫兰》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画面。首句“玉戟棱棱应节分”,以玉戟比喻兰花的花梗,形象地展现了其挺拔清秀的姿态,仿佛在顺应季节的变化。次句“枝枝柔玉纫香云”,进一步形容兰花的叶片如柔美玉石般细腻,散发出如云般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淡雅而迷人的意境。
后两句“凝妆拟待三更月,露染生绡六幅裙”则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兰花比作精心打扮的女子,期待在深夜的月光下展现其美丽。兰花的花瓣仿佛被露水打湿,如同轻薄的生绡制成的六幅裙,增添了朦胧的诗意,让人联想到兰花在静谧夜晚的神秘与娇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兰花的高洁气质和优雅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词语解释
节分的意思:季节的分际。前后季节不同,分别季节的界限,称为节分。如立春前一日为冬,后则为春。 唐 刘威 《闰三月》诗:“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节分炎气近,律应蕙风移。”...
棱棱的意思:◎ 棱棱 léngléng(1) [extremely cold]∶形容严寒棱棱霜气(2) [for bidding in manner]∶威严的样子目光棱棱(3) [thin]∶形容瘦削瘦骨棱棱的老马...
拟待的意思:犹打算。 宋 黄庭坚 《好女儿》词:“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恓惶。”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花阴边,柳阴边,几回拟待偷怜不成怜。”...
凝妆的意思:盛装,华丽的装饰。 唐 谢偃 《新曲》:“青楼綺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復如神。” 唐 韩愈 《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凝妆。 唐 王昌龄 《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楼。”一本作“ 凝妆 ”。 明 何景明 《荷花赋》:“倐烟霏而雾滃兮,态隐约而凝粧。”...
三更的意思:◎ 三更 sāngēng[the third watch——midnight] 第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生绡的意思: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唐 韩愈 《桃源图》诗:“流水盘迴山百转,生綃数幅垂中堂。” 宋 王安石 《学士院画屏》诗:“六幅生綃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苏曼殊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诗之二:“送卿归去海潮生,点染生綃好赠行。”...
香云的意思:(1).美好的云气,祥云。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2).比喻青年妇女的头发。 宋 柳永 《尾犯》词:“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想 李素兰 剪断香云为甚的?也只是愿双双并谐比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附录《琵琶记·寻夫》改本:“只得把香云剪下自卖钱。”...
应节的意思:(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