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赏析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

唐 · 陆龟蒙
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
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
何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
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
五贼忽迸逸,万物争崩奔。
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
但学战胜术,相高甲兵屯。
龙蛇竞起陆,斗血浮中原。
成汤与周武,反覆更为尊。
下及秦汉得,黩弄兵亦烦。
奸强自林据,仁弱无枝蹲。
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
家家伺天发,不肯匡淫昏。
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
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微臣与轩辕,亦是万世孙。
未能穷意义,岂敢求瑕痕。
曾亦爱两句,可与贤达论。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方寸了十字,万化皆胚腪。
身外更何事,眼前徒自喧。
黄河但东注,不见归昆崙。
昼短苦夜永,劝君倾一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读阴符经寄鹿门子》。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哲理和象征意味的诗歌,它探讨了天地间的根本道理以及人世间的生死轮回。

诗中开篇“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描绘出诗人在清晨时分整理衣冠,坐在那里吟诵着古籍中的三百言,显示了一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紧接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表达了诗人希望洞悉天地之间的大道,并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去触碰宇宙间最为深奥的秘密。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何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这些语言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哲学思考。轩辕即是古代传说中的圣人,他们能够沟通天地,与自然界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而“口衔造化斧”则象征着诗人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开启心智,探索宇宙间最深层次的真理。

中段“五贼忽迸逸,万物争崩奔”、“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描绘了一种混乱与无序的世界景象,“五贼”在古代文化中往往指的是五种恶行或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量,而“万物争崩奔”则表现了宇宙间万物的竞争和毁灭。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世混乱状态的无奈与哀叹。

随后,“但学战胜术,相高甲兵屯”、“龙蛇竞起陆,斗血浮中原”则转向了战争与争斗的主题,展现了一个充满冲突和暴力的世界。这里的“龙蛇”象征着力量与权威的对抗,而“斗血浮中原”则直接描绘出战乱带来的血腥与死亡。

在诗歌的后半段,“成汤与周武,反覆更为尊”、“下及秦汉得,黩弄兵亦烦”诗人通过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如夏桀、商汤、周武王等,以及秦汉时期的军事征伐,表达了对权力和战争史的深刻反思。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符号,他们的功过成败被诗人用来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紧接着,“奸强自林据,仁弱无枝蹲”、“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则描绘了一种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的景象。这里的“奸强”与“仁弱”的对比,以及“狂喉恣吞噬”与“逆翼争飞翻”的动态画面,都是对于人性中的善恶、正义与暴力的深刻探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家家伺天发,不肯匡淫昏”、“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则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黑暗面的一种哀叹。这里通过“家家伺天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灾害和人间不幸的无力感,而“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则直接指出了人民生活在苦难中挣扎的现实。

最后,“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微臣与轩辕,亦是万世孙”诗人通过自称“微臣”,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和宇宙道理追寻的渺小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这里的“大朴难久存”指的是真理或正义在世界上的脆弱性,而“我与轩辕,亦是万世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为传承者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历史、道德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世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社会乱象的深切关注。它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