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秋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夏律:指夏季的余热。留灰:比喻夏天的痕迹,如同灰烬残留。
秋箭:指秋天的到来,箭喻时光迅速。
移晷:日影移动,表示时间的推移。
峨嵋岫:峨嵋山的峰峦,岫指山峰。
初出:刚刚露出,形容晨雾散去山峰显现。
洞庭: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这里特指洞庭湖。
波渐起:波浪逐渐涌动,暗示秋季水势增长。
桂白:白色的桂花。
发幽岩:在幽静的岩石上开放。
菊黄:黄色的菊花。
灞涘:灞水边,灞水是流经西安的一条河,这里泛指河边。
运流:时间的流逝。
方:正,才。
可叹:值得感慨。
含毫:手持笔,准备书写或绘画。
属微理:表达细腻的道理或情感。
翻译
夏日的余热昨天仿佛还留下灰烬,秋天的时光今天已让日影移动。峨眉山峰刚刚从晨雾中显露,洞庭湖的波浪渐渐涌起。
洁白的桂花在幽静的岩石上绽放,河边的菊花也已黄艳盛开。
时间的流转确实让人感叹不已,提笔书写时却要蕴含细微的情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夏到秋的季节更替过程,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通过对比夏日留存的白云和秋天移动的赤日,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峨嵋岫初出"写出了山势初露的壮丽景象,而"洞庭波渐起"则描绘了湖面的波澜逐渐涌动的画面。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一句,通过对桂花和菊花颜色的描写,表现了秋天植物的丰富色彩,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幽深而又清新的意境。最后两句"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水流变化和细小事物所蕴含的哲理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赞美自然之美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