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林守同饮因思昔年朱侍讲跨鹤之集
宋 · 李新
常记秋登跨鹤台,儒先杖履共追陪。
如公已到蓬莱上,过我又分符竹来。
往事已成千古话,遗风空负十分杯。
依依正尔重阳日,襟抱何时得好开。
如公已到蓬莱上,过我又分符竹来。
往事已成千古话,遗风空负十分杯。
依依正尔重阳日,襟抱何时得好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登跨鹤台:秋季登临的跨鹤台,可能是一个名胜古迹。儒先: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前辈。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象征仙境。
符竹:古代象征权力或仙赐的竹简。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或影响。
十分杯:满杯,表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又称菊花节。
襟抱:心情、胸怀。
翻译
常常记得在秋天登上跨鹤台,众多的儒者们一同陪同我。像您这样的人已经到达仙境蓬莱,经过我时又会带来仙赐的符竹。
过去的岁月已成为千年的传说,您的遗风只能空怀敬仰,借酒消愁。
正值重阳佳节,我满怀期待,何时能解开心中的郁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九日林守同饮因思昔年朱侍讲跨鹤之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与友人林守同一同登上跨鹤台饮酒,同时回忆起过去追随儒先、杖履陪伴的往事。
"常记秋登跨鹤台,儒先杖履共追陪。"
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他经常在秋天登上那座著名的跨鹤台,与古代圣贤并肩前行的场景历历在目。
"如公已到蓬莱上,过我又分符竹来。"
这里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友人林守同比作已经达到仙境(蓬莱),而自己则仍在世间,通过分赠符竹的礼节表达彼此间的情谊。
"往事已成千古话,遗风空负十分杯。"
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惆怅,这些往昔之事已经成为千年之后仍将被传颂的话题,而今人仅能举杯以寄托那份怀念。
"依依正尔重阳日,襟抱何时得好开。"
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期待。在这个充满秋意的重阳节日里,诗人的心情是依依不舍的,他希望能够找到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那份积压已久的情感得以释放。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