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其三)
宋 · 黄庭坚
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
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
十载长相望,逝川水沄沄。
何当谈绝倒,茗椀对炉薰。
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
十载长相望,逝川水沄沄。
何当谈绝倒,茗椀对炉薰。
注释
野性:指未受人类文明影响的自然状态。麋鹿:一种大型鹿类动物。
君:你,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非:不是。
我同群:与我同类。
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开化。
近日月:比喻你的地位或成就高明如同日月。
不如:不及,比不上。
十载:十年。
逝川:比喻时间流逝如流水。
沄沄:水流声,形容水势汹涌。
何当:何时能够。
绝倒:极尽欢笑,畅谈。
茗碗:茶碗。
炉薰:烧香的炉子,此处代指温馨的氛围。
翻译
我与野生的麋鹿为友,你并非我的同类。在现代社会中,你如同日月般明亮,我却比不上你。
十年来我们彼此遥望,时光如流水潺潺流逝。
何时能共坐畅谈,品茗香炉旁,共享欢乐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其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自比为野性与麋鹿为伍,暗示自己向往自然的纯真与自由。他承认对方在文明程度上超越了自己,如同日月般光辉。诗人长久地仰望并期待着与对方的交流,时间如流水般流逝,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
诗的结尾,诗人期待着能与朋友在品茗对坐、谈笑风生的场景中找到共鸣,流露出一种闲适而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