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感草虫有作二首(其二)
水底痴龙正贪睡,瓮中蝎虎更衔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草虫在面对灾害时的无助与悲鸣,以及它们与螟蝗一同遭受苦难的场景。诗人以“草虫悲咽不能言”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草虫在灾难面前的无力与哀伤,它们无法诉说自己的痛苦,只能通过悲鸣表达内心的挣扎。
接着,“乱逐螟蝗瘗古原”,描述了草虫与螟蝗一同在古老的原野上四处逃窜,寻找避难之所。这里使用了“瘗”字,意为埋葬或掩埋,暗示了草虫在灾害中的牺牲和死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无辜生命的同情。
下半部分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的描写。“水底痴龙正贪睡”,描绘了一条沉醉于梦乡的龙,似乎对周围发生的灾难毫不知情,表现出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冷漠与隔阂。这种对比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联与共存的重要性。
最后,“瓮中蝎虎更衔冤”,将视角转向了另一个生物——蝎虎。它被困在瓮中,无辜地承受着冤屈,象征着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这一句深化了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的价值,以及在面对灾难时的共情与救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间的相互依存与共命运,以及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悲痛。它不仅是一首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诗篇,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自然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词语解释
悲咽的意思:悲伤呜咽。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当王居臣之时,奏新乐於庙中,闻之者无不悲咽。”《旧唐书·郭子仪传》:“ 肃宗 在 凤翔 闻捷,羣臣称贺,帝以宗庙被焚,悲咽不自胜,臣僚无不感泣。”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对真容形衰貌枯,想灵魂悲咽痛苦。”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梦里碪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不能的意思:◎ 不能 bùnéng(1) [impotent;unable;incompetent;inefficient;powerless]∶不可能;不能够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2) [cannot afford;do not equal to] 〈方〉∶不允许,不可以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3) [may not;must not] 〈方〉∶不至于...
草虫的意思:(1).即草螽。《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毛 传:“草虫,常羊也。” 陆玑 疏:“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马瑞辰 通释:“今以目验,盖即 顺天 及 济南 人所称聒聒者,《诗》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鸣也。”参见“ 草螽 ”。(2).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蕚。” 唐 李频 《送刘山人归洞庭》诗:“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三:“...
痴龙的意思:传说 洛 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 张华 。 华 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后用为典故。 五代 韩定辞 《答马彧》诗:“ 崇霞臺 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寳方出龙宫。”...
螟蝗的意思:螟和蝗,都是食稻麦的害虫。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螟蝗水旱,无肆沴於农功,疫癘凶荒,靡非灾於閭里。” 宋 苏辙 《超然台赋》序:“驱除螟蝗,逐捕盗贼。” 宋 陆游 《冬暖》诗:“日忧疾疲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
能言的意思:(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说新语·文学》“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字 辅嗣 , 山阳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岁便好 庄 老 ,通辩能言,为 傅嘏 所知。” 宋 叶适 《制科》:“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来,能言之士有是论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 曹 刘 阮 陆 ,下及 李 杜 ,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衔冤的意思:◎ 衔冤 xiányuān[nurse a bitter sense of wrong] 指无辜受罪。即“含冤”...
蝎虎的意思:◎ 蝎虎 xiēhǔ(1) [terrible;formidable] 〈方〉∶谓厉害(2) 见“壁虎”。也叫“蝎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