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杨柳枝赏析

杨柳枝

近现代 · 寇梦碧
沾泥已分不飞绵,空忆灵和最少年。
九十日春都过了,禁他三起复三眠。

词语解释

复三的意思:(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凡復,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贾公彦 疏:“復声必三者,礼成於三,北面而招,求诸幽之义也。”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你那孩儿定无活人也,你快回家打点復三去。”(2).谓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出丧第三日, 狄希陈 也同了 薛如卞 他们早往坟上‘復三’,烧了纸回家。”...

九十的意思:(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

灵和的意思:(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

起复的意思:◎ 起复 qǐfù(1) [reassume office](2) 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3) 旧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三起的意思:(1).兴于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主所取仪,金天之大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2).三次发射。《晋书·庾翼传》:“师次 襄阳 ,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3).三度兴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鲁庄公 好宫室,一年三起臺。”(4).指蚕三眠而起。 宋 陆游 《甲子日晴》诗:“垄麦行可获, 吴 蚕亦三起。”...

三眠的意思: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 吴 地桑叶緑, 吴 蚕已三眠。” 宋 惠洪 《次韵曾英发兼简若虚》:“弟兄骏气驥堕地,自怜老欲蚕三眠。”《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指柽柳(即人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时时伏倒。《三辅故事》:“ 汉 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又称三眠柳。 明 徐渭 《子侯芳园》诗:“未羡三眠柳,那论并萼莲。” 清 陆求可 《殢人娇》词:...

少年的意思:[释义](1) (名)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少年时代。(作定语) (2) (名)指上述年龄的人。 [构成]偏正式:少(年...

十日的意思:(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