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里坤
清 · 史善长
到此疑无路,群山裹一城。
光分太古雪,来及半天晴。
鼓角重开壮,风云百战平。
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
光分太古雪,来及半天晴。
鼓角重开壮,风云百战平。
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巴里坤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融。
首句“到此疑无路”,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初入巴里坤时的迷茫与困惑,仿佛前路茫茫,无从寻觅。然而,随着视线的延伸,群山环抱中的一座城市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群山裹一城”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群山比作保护者,将城市包裹其中,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接着,“光分太古雪,来及半天晴”两句,诗人通过光线的变化,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太古之雪,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与积淀;而半天晴,则暗示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美丽,也寓意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光明。
“鼓角重开壮,风云百战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角之声,不仅是战争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经历了无数战斗之后,风云变幻,最终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
最后,“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以一种深沉的笔调收尾。摩挲残碣,即抚摸着历史遗留的石碑,意味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尽管战争的痕迹仍在,但唐汉时期的辉煌并未完全消逝,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和平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巴里坤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