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庙作(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古人无死节,斯事始夷齐。
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
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
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
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
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
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夷齐庙作》其二,通过描绘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联“古人无死节,斯事始夷齐”,开篇即点出主题,将伯夷和叔齐视为坚守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范,他们拒绝周武王的封赏,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这种高尚的节操在当时社会中实属罕见。
颔联“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运用了典故,麦秀和薇香分别代表了伯夷和叔齐的食物来源。麦秀象征着他们生活的艰难,而薇香则暗示了他们对食物的选择。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伯夷和叔齐选择的肯定,认为他们的选择虽艰难却无悔,不应因生活之苦而改变。
颈联“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进一步描述了伯夷和叔齐的生活环境和选择。首阳山是他们最后栖身之地,俎豆象征祭祀,表明他们虽身处困境,仍保持着对礼义的尊重;孤竹则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山林,山蹊代表了他们追求自由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但最终为了坚守气节,选择了更为艰难的道路。
尾联“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以祠前的清水为喻,表现了对伯夷和叔齐精神的追思与怀念。祠前的水清澈而宁静,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直到夕阳西下,诗人仍在水边徘徊,不愿离去,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深深敬仰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们坚守气节、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