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孟舒(其一)
分教往年曾北上,司征此日又南还。
词林已富三冬学,云路终期九万抟。
愧我无成头白尽,紫芝黄叶共空山。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为送别友人朱孟舒所作,以秋风和老桂为背景,寓含深情与勉励。首句“秋风送别出闽关”,描绘了秋风中离别的场景,友人离开福建关隘,气氛略带凄凉。次句“老桂吹香拂马鞍”,借老桂的香气烘托出离别的温馨与不舍,桂花香气似乎在轻轻抚慰着即将远行的马鞍。
第三句“分教往年曾北上”,回忆了友人过去的经历,他曾北上求学或任职,显示出他的进取精神。第四句“司征此日又南还”,则表达了友人此次返回南方,可能结束一段旅程或职务,再次回到故乡。
第五句“词林已富三冬学”,赞扬友人在学问上的积累,暗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最后一句“云路终期九万抟”,以高飞的鸟儿比喻友人的前程,期待他能如鹏鸟展翅,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实现远大的理想。
结尾两句“愧我无成头白尽,紫芝黄叶共空山”,诗人自谦未能像友人一样有所成就,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白发苍苍,只能与紫芝黄叶同在空寂的山中,流露出对友人成功的羡慕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己的反思。
词语解释
北上的意思:向北登上;向北去。 战国 宋玉 《风赋》:“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萧华 《通过大凉山》:“只是借道北上,并不在此住宿。”...
成头的意思:(1).犹承头。承应,答应。 元 无名氏 《赏花时》套曲:“你温柔,咱清秀,本是一对儿风流配偶。咫尺相逢説上手,紧推辞不肯成头。”(2).出头。《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你还指望有甚么出气的老子,有甚么成头的兄弟哩!”...
词林的意思:(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2).词坛。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许昌 郭挺 元杰 ,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 方叔 死, 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 , 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 金婉 《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应麟 《玉海·圣...
冬学的意思: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 宋 陆游 《冬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徐特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说》:“边区 淳化县 的冬学教员,就把一村子拦羊娃娃组织上来,在拦羊时分组教学。” 王老九 《张玉婵》诗:“秋收冬藏民消闲,她在冬学把书念,两月识字整五百,攒下知识常使唤。”...
空山的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马鞍的意思:[释义](名)马鞍子;也用来形容或比喻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事物。 [构成]偏正式:马(鞍...
闽关的意思:指 福建 与内地相通的关隘。 清 傅鼎铨 《忆谢迭山》诗:“血战 安仁 败不还,洁身卖卜入 闽 关。”...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三冬的意思:◎ 三冬 sāndōng[winter;three winters] 冬季。三个冬天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鹤《溪居叟》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汉书·东方朔传》...
送别的意思:[释义](动)送行。 [构成]偏正式:送〔别 [例句]送别的滋味不好受。(作定语)...
往年的意思:◎ 往年 wǎngnián[(in) former years] 以往的年头;从前...
无成的意思:◎ 无成 wúchéng[achieve nothing] 没有成功;没有成就一事无成...
云路的意思:(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
终期的意思:◎ 终期 zhōngqī[terminal] 末期的;晚期的终期癌...
紫芝的意思:(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