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道中夜泊
明 · 于慎行
长堤高柳暮云平,入夜扁舟堰口横。
千里烟波通海戍,三家村落杂齐声。
残灯微照孤帆动,短笛寒吹片月明。
客枕清泠浑不寐,沧洲一望飒然惊。
千里烟波通海戍,三家村落杂齐声。
残灯微照孤帆动,短笛寒吹片月明。
客枕清泠浑不寐,沧洲一望飒然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故城道中泊船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首句“长堤高柳暮云平”以平缓而悠扬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阔的画面:长长的堤岸,高高的柳树,与天边平铺的暮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安详的氛围。
接着,“入夜扁舟堰口横”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泊船的场景。夜晚降临,小船静静地停靠在堰口,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静谧而又神秘。
“千里烟波通海戍,三家村落杂齐声”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千里烟波浩渺,连接着遥远的海防,而三家村落的喧嚣与和谐之声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又蕴含了人间的烟火气息。
“残灯微照孤帆动,短笛寒吹片月明”描绘了一幅更加细腻而感人的画面。微弱的灯光下,孤帆轻轻摇曳,短笛声在寒冷的月光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情感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最后,“客枕清泠浑不寐,沧洲一望飒然惊”表达了诗人夜泊时的独特感受。躺在船上的客床上,面对清冷的夜色,诗人无法入睡,对远方的故乡和未知的世界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与惊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