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亩春耕
明 · 左国玑
朝驱白牛出,暮驱白牛返。
田中雨初晴,常恐东作晚。
晨耕陇云直,春灌流泉煖。
沮溺胡为劳,庞公太偃蹇。
田中雨初晴,常恐东作晚。
晨耕陇云直,春灌流泉煖。
沮溺胡为劳,庞公太偃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春天耕作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朝驱白牛出,暮驱白牛返。” 开篇即以“白牛”作为农事活动的象征,形象地展现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白牛在古代农业社会中是勤劳与力量的代表,诗人通过这一意象,既表现了农人的辛勤劳作,也体现了他们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田中雨初晴,常恐东作晚。” 雨后的田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但农人却担心播种的时间可能已经延误,表达了他们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丰收的渴望。这种对时间的紧迫感,反映了农事活动与自然节律的紧密联系,以及农民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晨耕陇云直,春灌流泉煖。” 描述了清晨耕作的情景,陇云直指的是田间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的清晰线条,象征着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春灌则是春季灌溉农田,利用温暖的泉水滋润土地,促进作物生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农事活动的细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劳动成果的期待。
“沮溺胡为劳,庞公太偃蹇。” 最后两句借用了古代隐士沮溺和庞公的故事,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感慨。沮溺和庞公都是不愿为官、选择隐居山林的隐士,这里诗人似乎在反思农人的劳碌是否值得,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对比,既是对农人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耕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劳动价值的颂扬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