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
宋 · 程俱
三闾老沈湘,嘉颂谁为美。
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
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
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
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
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
我今老而穷,饘粥思乞米。
恨无千头奴,杼柚供万指。
慇勤祝移根,勿作江北枳。
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
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
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
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
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
我今老而穷,饘粥思乞米。
恨无千头奴,杼柚供万指。
慇勤祝移根,勿作江北枳。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诗中以橘为题,描绘了橘树的生长环境与果实的特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三闾老沈湘”,借用了屈原(三闾大夫)流放于湘江的故事,暗喻橘树生长在南方湿润的环境中。接着“嘉颂谁为美”一句,引出对橘树及其果实的赞美,但并未直接点明,而是通过后续的描述来展现其美好之处。
“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描绘了橘花的香气和春天里橘果的甜美,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的感官体验相结合。“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则进一步刻画了橘果的外观与口感,金色的外皮光泽夺目,青白色的果实酸甜可口。
“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橘树果实的丰富,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富足的向往。“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则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看似超脱世俗,但实际上并无实际意义。
“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追求。“我今老而穷,饘粥思乞米”则是诗人自述当前的生活状态,虽年老且贫困,但仍渴望得到生活的改善。
最后,“慇勤祝移根,勿作江北枳”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祝愿,希望它能顺利移植到北方,继续生长繁衍,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橘树及其果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