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澹长老六十初度
明 · 释函是
如来寿量付何人,涌出因缘劫外春。
只少六年称弟子,却于五位定君臣。
临机输汝棒能疾,得意惭予道未亲。
且喜分身还集处,端然宝塔露全身。
只少六年称弟子,却于五位定君臣。
临机输汝棒能疾,得意惭予道未亲。
且喜分身还集处,端然宝塔露全身。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对比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修行者生命意义和修行过程的独特见解。
首联“如来寿量付何人,涌出因缘劫外春”以佛教中的如来(即佛)寿命之长,引出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同时将“涌出因缘”比喻为生命中不断涌现的机遇与挑战,暗示了修行者在无尽的时间流中寻找自我超越的过程。
颔联“只少六年称弟子,却于五位定君臣”运用了禅宗中的“六祖”和“五位真性”的概念,指出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可能只差一点点就能成为真正的弟子,而在修行的层次上,能够达到“定君臣”的境界,即内心秩序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颈联“临机输汝棒能疾,得意惭予道未亲”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面对挑战时的态度与自我反省。这里“临机输汝棒能疾”可能是指在关键时刻,修行者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抉择或行动,而“得意惭予道未亲”则表达了即使在得意之时,修行者也应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与真理之间的距离,以及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尾联“且喜分身还集处,端然宝塔露全身”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体验与感悟,最终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仿佛宝塔中的佛像,完整地展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命旅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禅宗哲学中关于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以及修行过程中的挑战与成长的主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