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赏析

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

宋 · 赵鼎臣
孤臣生苦晚,仅及熙宁初。
虽沾化育恩,不睹衣冠馀。
呜呼丕显哉,谟训存诸书。
议论略秦汉,制作追唐虞。
每闻父老言,太息涕泪濡。
不意垂老年,观此河出图。
禹鼎沦泗水,异说纷相诬。
蔽之十二言,一洗诸儒迂。
天意盖若曰,世定后圣无。
要当缵禹功,千载与之俱。
各力所未遑,翼子其付诸。
崇宁果图功,继志若合符。
屹然奠九鼎,四海安覆盂。
此书天所锡,制器实权舆。
岩岩宝阁尊,万灵所依于。
嗟尔九州民,跂行与蹶趋。
瞻之必稽首,过者当下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赵鼎臣为纪念宋神宗皇帝手书的《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而作。《鼎说》内容涉及对历史、政治、哲学的深刻见解,被视为对秦汉以来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对唐虞时期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中表达了对宋神宗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不仅在位时施政得宜,化育百姓,而且在去世后,其留下的《鼎说》仍能指导后世,如同禹鼎一样,成为国家稳定与统一的象征。诗中提到禹鼎沉入泗水,各种解释纷争,而《鼎说》则如同一道清流,澄清了学术界的迷雾,使儒家学说得以回归正轨。

诗的最后部分,赵鼎臣表达了对《鼎说》的敬畏之心,认为它如同神赐之物,是构建国家器物制度的基础。同时,他也希望九州之民都能遵循《鼎说》的教诲,无论行走还是站立,都应心怀敬畏,遵守规则,体现出对《鼎说》的崇高尊重和对国家统一稳定的深切期盼。

猜你喜欢